葉安歌 作品

第245章 番外:關於封地的發展(3)

 她科普了阿拉伯數字、九九乘法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以及經典的複式記賬法等,讓陳昭交給了財務部、經濟部那些人。 

 有了這些東西,不論是算賬還是記賬,都要比以前方便很多。 

 而這個冊子也被擴散出去,成為了封地的學習教材,在這個過程中,算籌和算盤的使用次數減少,運算正在簡單化、生活化。 

 一轉眼,就到了半年後。 

 施麗蝶的理想中的工業、農業、商業互相扶持發展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良性循環,一切運轉良好。 

 陳昭善於用人,把每個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杜絕了貪汙腐敗和從中作梗,讓這個模式運行的更加成熟、更加順暢。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封地的財政收入慢慢增加,呈現正增長。 

 雖然施麗蝶前期動用自己的私庫投入了不少錢,但至少從這個時候開始,她不是純虧的了,而是看到了回本的希望。 

 *** 

 百姓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之後,施麗蝶開始關注他們的精神層面。 

 她開始建學校了。 

 施麗蝶還是自己出錢,在封地建設公立學校,男孩女孩都收。 

 她的學校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專門收想要讀書考科舉的男孩兒。 

 這類人,日後是要輸送給朝廷的,畢竟大胤朝的官場也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但是施麗蝶的學校,不像古代那樣只教科舉,還要教德育,也就是所謂的思想品德。 

 正確的三觀要從小開始樹立,孩子們在學校裡就被教育要做個正直、善良、有原則、且以民為本的好人好官。 

 雖然日後可能免不了被官場的浮華侵蝕,但是這些東西卻不能不教。 

 至少,這些孩子以後為官,但凡能多想起一些初心,那麼這世上就會多一些好官,百姓們也能生活的很好。 

 第二類,專門收讀書沒有天分,但卻想學手藝的男孩兒。 

 這類男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但未來也並不是只有讀書一條路可以走,施麗蝶讓他們從小開始學專業知識,為封地做人才儲備。 

 譬如從小學木匠的,長大後可以去祝星河的研發部;從小學算術的,可以去財政部;從小學種地、幹農活的,可以去農業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