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182章 絞殺

  但他的眉宇之間,卻仍是帶著幾分憂慮:

  “南邊之事,倒是不用擔心。畢竟吳寇不過多是鼠輩,吾之所慮者,卻是在西邊。”

  聽到自家大人提起西邊,司馬師原本有些眉飛色舞的神情,也跟著鬱郁起來。

  司馬懿嘆息一聲:

  “吳國再怎麼使詐,終是目光失於淺短,實不足為懼。”

  “但西邊的漢國,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心腹之患,生死之禍。”

  吳人喜詐,但見小利而忘義,易滿足於眼前之利。

  漢國善詭,卻是圖謀極大,不滅大魏,誓不罷休。

  偏偏漢國前有諸葛孔明,達治知變,善治國政,正而有謀,挾大勢而行事。

  後有馮明文,深謀遠慮,詭計飄忽,行事不可以常理計,讓人無所適從。

  而洛陽所要面對的,正是這等強敵——好想跟許昌對調,換一下敵人啊!

  “河東那邊的漢國,差不多也應該動手了吧?”

  司馬懿目光幽幽,看向西邊,彷佛要透過時空,注視河東之地。

  吳國的前期兵力調動,還可以用徵發民夫,興修水利遮掩過去。

  但漢國在河東方面的動靜,卻是毫不遮掩。

  “早在上個月,漢國的禁軍就已經入駐河東,看來漢吳兩國,早就密謀好了,欲夾擊我大魏。”

  司馬師想起前些日子河東那邊傳來的消息,臉色越發地沉重起來:

  “漢國連禁軍都出動了,就算不是像吳國那樣,全力北犯,只怕動靜也小不了。”

  “就是不知道,馮明文這一次,打算從哪個方向過來……”

  司馬師沒有見過馮明文,但其大名,卻是如雷貫耳。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就連自家大人,也曾在此人手下吃過虧——即便是與諸葛孔明聯手一起讓大人吃虧。

  仔細想一想,馮明文才多大?

  聽說與自己年紀相彷。

  饒是司馬師殺妻證道,心狠如此。

  但一提起馮某人,語氣裡仍不由自主地帶著不小的忌憚。

  特別是其弟司馬昭去過一趟長安,與馮明文見過一面後,即便是身為敵人,仍是對馮明文讚不絕口。

  外人所傳,總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太真切。

  但換成自己身邊的人,感受總是要更加深刻一些。

  只是司馬懿聽到司馬師這個話,臉上卻是露出些許捉摸不定的神色,甚至帶著一些輕鬆的笑意:

  “馮明文啊,這一次估計不會親自領兵來犯。”

  司馬師一怔:

  “這又是為何?”

  吳國鬧出這麼大的動靜,而漢國同樣是連禁軍都出動了,怎麼看也不像是善罷甘休的樣子。

  “這個你就別管了。”

  司馬懿擺了擺手,“你只要知道,漢國這一次的領軍之人,乃是魏延,那就足夠了。”

  司馬師聽到自家大人這麼一說,知道這是涉及自己暫時還不能知曉的機密,他沒敢多問。

  不過聽到馮明文沒有領軍,司馬師又不自覺地鬆了一口氣:

  “吳人舉國之軍而來,漢國卻是故作聲勢,看來兩國之間的聯盟,也不過如此而已。”

  司馬懿澹然一笑:

  “理之當然耳。漢國盡全國之兵進犯關中的時候,吳國不也是一樣想要佔漁人之利?”

  “昔日若非吳人故意減少荊州兵力,宛城之兵,又如何能從武關援助關中?”

  提起當年之事,司馬懿不禁嘆了一口氣。

  只是可惜啊!

  千算萬算,終究還是沒有算到,馮賊居然能領軍橫跨萬里之遠,突襲幷州,直接威脅關中大軍的後路。

  最後逼得自己不得不領軍退出關中。

  司馬師卻是沒有想這麼多。

  雖然不知道大人是怎麼確定馮明文這一次沒有領軍,但長期以來,大人一直少有出錯。

  所以司馬師同樣相信了大人這一次的判斷。

  “若是馮明文不來,那豈不是說,我們這一次,根本不用太過擔心?”

  “還不能這麼說。”司馬懿擺了擺手,“魏延雖比不過馮明文,但終究也算是漢國少有的勐將。”

  “真要小視此人,說不得要吃大虧的。”

  昔日與諸葛亮相持於武功水,諸葛亮派魏延渡水作戰,自己一時不察,竟然在此人手下損失了數千披甲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