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182章 絞殺


                 延熙四年四月,天氣開始變得有些炎熱。

  魏國名義上的都城,洛陽,太傅府。

  司馬師步伐匆匆,拿著一份密信進入司馬懿的書房:

  “大人,南邊來消息了,吳國兵分三路,大舉北犯!”

  “嗯?終於動手了麼?”

  手捧著書卷在閱讀的司馬懿,聽到司馬師的稟報,拿在手裡的書卷沒有絲毫的顫抖。

  只見他抬起頭來,神色不變:

  “吳寇此次進犯,動用了多少兵馬,可曾探明?”

  司馬師一邊把手裡的密信遞過去,一邊回答道:

  “回大人,尚無準確數字,不過據探子得到的消息,有說二十萬,有說三十萬,乃至舉國之兵的都有。”

  “大人不如先看看從許昌傳過來的密信,說不定裡面有提及。”

  司馬懿放下書卷,接過密信,揭開上面的泥封,抽出信紙看出起來。

  過了一會,他若有所思地捋了捋鬍鬚:

  “看來這一次,吳寇確實是聲勢不小,據從許昌探到的消息,王彥雲(即王凌)上報說,僅僅是淮南,吳寇兵力就不少於十五萬。”

  從目前的情況看,吳國兵分三路北犯。

  一路由孫權親領,從巢湖攻合肥。

  一路由諸葛恪率軍攻六安郡。

  而最後一路,則是由諸葛瑾、步騭領兵攻荊州的柤中(即後世湖北南漳)。

  “大人,這可算得上是全面北犯啊!”

  司馬師聽到司馬懿的解釋,立刻就明白了過來:

  “看來王彥雲言淮南有十五萬吳寇北犯,所言不虛。”

  司馬懿卻是沒有接口,他又細細地看了一遍密信,然後站了起來,來回走幾步。

  最後這才開口問道:

  “陸遜呢?”

  司馬師一怔:“陸遜?”

  “對,陸遜呢?若吳寇當真是舉國來犯,那作為吳國諸將中最識兵勢的陸遜,為何沒有動靜?”

  司馬懿一邊說著,一邊搖頭:“這不合常理。”

  若說起魏國中最害怕的吳國將領,非陸遜莫屬。

  若吳國當真是舉全國之兵來犯,孫權沒道理放著陸遜此等人物不用。

  司馬師經司馬懿這麼一提醒,立刻就反應過來:

  “大人是說,吳人有詐?”

  司馬懿呵然一笑,臉上有些許的不屑之色:

  “正所謂,兵者,詭道也。陣前行詭,理之所在。”

  “更別說,吳人素來喜行詭詐之事,他們哪一次沒有詐,反而是不正常。”

  司馬師一想也是,於是問道:

  “那大人,我們要不要提醒一下許昌那邊?”

  雖然洛陽與許昌勢如水火,但終究是同屬魏國。

  漢國也好,吳國也罷,都與大魏是死敵,不死不休的那種。

  他們可不會因為洛陽與許昌不和,就會對他們當中的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的道理,司馬師還是懂的。

  許昌那邊真要出了問題,擋不住吳人,那麼洛陽遲早也要背腹受敵。

  沒想到司馬懿卻是微微仰起頭,似乎在思索著什麼,好一會這才搖頭:

  “不急,不急於這一時。”

  “大人?”

  司馬師有些不明所以。

  “陸遜雖然知兵勢,但此人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

  司馬懿語氣裡竟是帶著一絲慶幸:

  “無論是當年石亭一戰,還是領兵攻取六安,皆可看出,讓此人守境,則天下幾無敵手。”

  “但若是讓此人攻城,卻不過是耳耳罷了,不足為懼。”

  司馬懿捋了捋鬍鬚,繼續說道:

  “依吾看來,若是孫權以陸遜為奇兵,就算能取得一時奇效,也不過是能佔一些便宜,並不足以扭轉大勢。”

  “更兼淮南那邊,王彥雲(王凌)、文仲若(文欽)、田國讓(田豫)等人,皆非庸才,依地利而守,當不會有什麼問題。”

  說到這裡,他的目光有些閃爍:

  “大不了我們先讓曹昭伯(即曹爽)先吃些虧,待時機成熟,再另行提醒一番,不是什麼壞事。”

  司馬師明白過來,贊同道:

  “既不影響大勢,又能趁勢打擊曹昭伯,確實是好事。”

  雖然一番言語之間,司馬懿就確定了南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