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 作品

第一卷初入商海 第十六章 銷售境界劃分的三個階段

 “如此,那確實有盼頭。”

 2010年以前,數字化監控系統普及率低,還未正式大批量面向市場,幾乎所有政企,教育,醫療衛生,公檢法等行業用的監控系統都是模擬信號的。

 但2011年以後,全國各行各業掀起了數字化監控普及和覆蓋的風波,這一輪風波讓很多人都站在了風口,很多it企業的老闆就是憑藉著這輪風波發家致富的。

 在去的路上,宋雨佳向餘長介紹了三地教育系統的情況,鵝城教育系統和元城教育系統極有可能採取集中統採的方式,而平城資金相對薄弱,即使有中央專項資金,也不足夠統採。

 集中統採,就是將所有學校的採購權限統一到教育局,由教育局牽頭完成採購,然後按照指標和數量分配給每所學校。

 集中採購的方式會讓競爭壓力比較大,因為項目金額大,是一塊肥肉,所以盯的人比較多,同時關係也比較繁雜,盤根錯節的關係都需要去處理。

 “找準重點了麼?”餘長問道。

 “應該是還沒有,我現在找到的最大的領導就是教育局局長了。”

 (2013年的時候教育局和體育局還沒有合併,因此那時候簡稱教育局,而不叫教體局)

 “這事局長能做決定麼?”

 “應該不能,鵝城的項目金額預算在1200多萬,元城項目金額預算1600多萬,至少要到縣委的關係才行得通。”

 “並且這只是第一期,後面還有二期,三期。說不定監控做完後,接著就會進行全面的網絡升級改造。”

 餘長聞言一驚,道:“這麼大的項目,我們去跑合適麼?”

 “項目信息和概括,我已經向部門總監彙報了,他應該和張總說了吧?不然也不會讓我先下來跑。”

 如此大金額的項目,盯的商家一定很多,按說這樣的項目,至少應該教育組的總監杜海濤親自下來跑。

 甚至張天親自出馬也應該,可公司為何會同意餘長陪同宋雨佳一起跑呢?

 難不成讓兩人當炮灰?張天不會這樣想,更不會這樣做,那說明此時的張天並不完全清楚情況。

 餘長想到了一種可能,而這種可能讓他背脊有些發涼。

 “雨佳,你向公司申請我和你一起跑,是誰同意的?”

 雨佳眉毛微動,道:“是公司的副總經理,王國中。”

 聞言,餘長暗道糟了。

 王國中,公司的副總之一,分管hr、行政和商務部門。他本身不是銷售出身,而是行政出身,原先在總公司做商務部的部門經理,2011年才調下來,擔任分公司的副總。

 而餘長之所以說糟了,有兩點原因。

 第一、王國中不是銷售出身,不知道項目對於銷售的意義和重要性,也分辨不了,什麼類型的項目應該讓什麼級別的人去跑,他僅僅是在職責上履行審批同意宋雨佳的申請;

 第二、如果王國中是刻意為之,那麼他此舉完全是將餘長放在火上烤,想看餘長的笑話。

 餘長進公司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500萬業績的壯舉,這定然會讓有些人眼紅,尤其是一些在公司混吃等死的老油條。

 而如果能看到餘長出醜,甚至犯錯,對這些人而言,在心理上會是一種難掩的快感。

 這些猜測和臆想如果正確,那麼真的就尷尬,同時餘長也只能趕鴨子上架,無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