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76 章





聽說東漢末年之所以諸侯並起,就是因為土地大量落入世家大族以及大官僚大地主的手裡,尋常黔首要麼淪為佃戶要麼淪為奴僕,賣兒賣女乃至於自己賣掉自己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畢竟都人相食了,自由又算什麼?




沒有生存保障的自由根本毫無意義。




那些佔據大量土地資源與人口資源的“豪傑”眼看即將天下大亂,那肯定是招兵買馬齊齊入局,爭取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想憑藉廢除人口稅緩解土地兼併問題的也不單是清朝琢磨出來的攤丁入畝,曹操當政期間就曾試圖廢除過人頭稅。




可是當時整個大漢民生凋敝,朝廷缺錢得很,只能換個差不多的名目繼續徵稅。




現在還沒到東漢末年那種局面,等朝局穩定下來倒是可以考慮一下這方面的政策調整。




要不是劉徹執政期間還沒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併(連世家大族的概念都還沒完全成熟),霍善肯定就給他皇帝姨公提了。現在麼,劉徹不需要這些手段都把底下的鄉紳豪強鎮壓得服服帖帖,一言不合就放任義縱他們剁了人家全家。




這些都是有過成功先例的成熟項目,別人用了都說好!




你們要是覺得拿著心裡不太踏實,等你們這邊局勢穩定下來以後也可以參與孵化一些新項目,到時候就是你們回饋大家的時候了!




衝鴨,蔡常侍!




不要讓龍亭侯成為你人生的終點,你肯定還能為大漢繼續發光發熱!




霍善這邊從他那隨身醫箱裡一份份地把項目書往外掏,一張小嘴還叭叭叭地介紹著項目內容,聽得蔡倫和鄧綏都一陣恍惚。




等會,等會啊。




不是說好喊我/喊蔡倫來造鍋的嗎?




蔡倫到底是主持過好幾l個改良項目的專業人才,只是稍稍翻一下手中那些資料,便知道這些項目無一不是隻要做成了就能活人無數。他心裡一陣激動,朝著鄧綏請示道:“陛下,您看微臣要不要馬上把這些事逐項安排下去?”




鄧綏到底是辦大事的人,很快便從剛才的失神中緩過勁來。她問明霍善能給她們這邊勻出多少新糧種來,很快讓蔡倫先把農事方面的項目落實下去。




她沒




()忘記霍善預言說接下來十餘年中整個大漢水旱災害不斷,糧食問題絕對是重中之重,別的都可以先放一放。說到底,邊患再嚴重也沒有真正打到家門口來!




只要大漢國力強盛,收拾河西問題還是很簡單的。




蔡倫退下以後,鄧綏正要和霍善再好好聊聊,就聽人來報說班昭求見。




班昭比鄧綏年長將近三十歲,對鄧綏而言是亦師亦友的存在,這大半年來有政務上的疑難問題她也會召班昭入宮商量。她看了眼霍善,詢問道:“你拿出來那麼多好東西,我需要和我老師商量著推廣,我可以和她說你的事嗎?”




霍善在外面一向是不藏著掖著的,李時珍也說讓他怎麼高興怎麼來,所以他大方地表示鄧綏想跟誰講就跟誰講。




鄧綏很快讓人把班昭召了進來。




相比於鄧綏的年輕姝麗,班昭身上有種歲月沉澱出來的美。




她一傢俱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她其中一位兄長班超是傳說中認為“學文救不了大漢”遂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存在,而她另一位兄長則是修成《漢書》的史學家班固。




班昭自己也憑藉自身才學聞知於天子,漢和帝不僅讓她代替兄長班固續寫《漢書》,還讓她入宮給皇后和嬪妃們當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