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95章 做空大明朝

    皇帝居然跟外戚一起出宮考察過鹽價?還知道是一斤二十幾文?

    在場大臣知道這價格的人也少之又少。

    “回陛下,正是如此。”張延齡恭敬回道。

    “戶部!”

    朱祐樘不放心,目光轉向戶部尚書周經。

    周經走出來道:“陛下,如建昌伯所言,昨日鹽價已到三十五文以上……”

    朱祐樘在兩方驗證之後,吸口氣,顯然鹽價的上漲也超出了他這個當皇帝的預期。

    一斤二十幾文的時候,無知路人就在抱怨吃不起鹽早死早超生那種怨天尤人的話,現在繼續上漲,那離出亂子就不遠了?

    這樣他也就理解了張延齡提出要平抑鹽價的初衷。

    徐溥見狀不對,趕緊走出來道:“陛下,即便鹽價上漲也不宜隨便增加鹽引,鹽引所掛鉤的,乃是各地鹽場所產之鹽,鹽場無鹽,即便有鹽引也無從支取平抑物價。”

    朱祐樘想了想,還是點了點頭,好像是贊同徐溥的說法。

    張延齡道:“徐中堂所言不錯,但徐中堂可知這一輪鹽價上漲的原因?”

    徐溥充耳不聞,都不去跟張延齡爭論,似乎意識到張延齡言語中的陷阱太多,以他的身份的確可以對張延齡不加理會。

    “徐中堂不答,那我替你回答,這一輪鹽價上漲看似乃因各鹽場產鹽減少所起,但其實乃市場行為。”張延齡侃侃而談。

    朱祐樘好奇問道:“建昌伯,何為市場行為?”

    張延齡道:“回陛下,其實今年各地鹽場的產量,已經比去年同期要高,但鹽價還是大幅上漲。”

    “就在於鹽商高價購買鹽引之後,囤積居奇,沒有去兌換鹽,以至於各鹽場的鹽到現在都沒有支出去,而以我大明朝鹽引制度的存在,沒有鹽引即便鹽場堆積再多的鹽,也不能往外銷售,市面上的鹽少了,自然價格也就高了!”

    謝遷走出來道:“建昌伯,你這麼說好像不對吧?鹽商高價買鹽引,為的就是賺錢,他們為何有錢不賺?”

    張延齡望著謝遷笑了笑。

    就喜歡看你們這群老傢伙一個個對市場經濟一竅不通,卻還喜歡不懂裝懂的樣子。我雖然以前不是研究市場經濟的,但好歹也是個商人,基本的市場規律還是門清的。

    張延齡道:“謝閣老的問題真是……呵呵。他們不支鹽,一時看來是不賺錢,但他們目的也是為賺更多的錢,在弘治七年之前鹽價不過才六七文一斤,如今鹽價已經漲到這樣,他們手上的鹽難道還愁蝕本嗎?”

    “這……”謝遷這才意識到自己對於市場經濟的理解太差。

    他只是笑了笑退下,不再多問。

    劉璋道:“建昌伯之意,是鹽商有鹽引壓著不去支取,導致市面鹽過少,鹽價才上漲的?”

    老頑固好歹還能聽得懂人話。

    “正是。”

    劉璋冷笑道:“那也不該無端增加鹽引數量,朝廷定製不能改!”

    張延齡道:“我幾時說要增加鹽引數量?”

    “你!”

    劉璋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是你自己說的要增開鹽引,老夫才跟你急眼,你個小子覺得風向不對一扭臉就不認賬是吧?

    朱祐樘道:“劉卿家不要怪責建昌伯,建昌伯的奏請的確不是無端增加鹽引數量,以建昌伯之意,是要提前支取明年的鹽引兩萬大引,由戶部暫借給京師的商賈,讓他們可以用這些鹽引支取鹽來平抑物價。”

    “至於到十月之後放明年鹽引時,各商賈只需購買相應的鹽引,歸還戶部便可。”

    皇帝的話說完,在場又是一片譁然。這種新奇的平抑物價方式,他們是聞所未聞。

    徐溥趕緊走出來反對道:“陛下,此不妥也!”

    皇帝沒說什麼,張延齡笑著問道:“徐中堂,如今鹽場內有鹽,卻無鹽引支取,此法可解一時之憂,為何不可呢?”

    徐溥還是不搭理張延齡,繼續對朱祐樘呈奏道:“陛下,即便一切都如建昌伯所言,鹽價乃因鹽商囤壓鹽引所起。那即便放出來年鹽引也於事無補,他們仍舊不會支取。”

    朱祐樘道:“徐閣老這點就擔憂過甚,建昌伯的意思,是這些鹽引都要規定期限,必須要在三個月內兌換和支取,過期作廢!”

    又是一個讓在場人驚異的提議。

    但凡是這群不懂市場經濟老頑固能想到的問題,張延齡都會考慮到面面俱到。

    徐溥腦子轉得很快,他馬上又想到問題,繼續進言道:“陛下,未來鹽價上漲也是趨勢,十月歸還鹽引時,若鹽引價格仍舊居高不下,那些商賈用何來歸還?”

    朱祐樘看了看手上的奏疏,繼續替張延齡回答:“建昌伯是讓購買鹽引的商賈,以身家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