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


                 六月三十日,經過半年多的艱難談判後,《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終於在塞浦路斯正式簽署。

  並且,五方都同意由國際聯盟組織正式公佈此條約,以加強國際聯盟組織的公信力。

  最終分配份額為:

  英國,戰列艦六十萬噸,巡洋艦四十萬噸,航空母艦十三萬五千噸。

  美國,戰列艦四十五萬噸,巡洋艦二十八萬噸,航空母艦八萬一千噸。

  華夏,戰列艦四十一萬噸,巡洋艦三十三萬噸,航空母艦二十萬噸。

  法國和意大利,戰列艦二十萬噸,航空母艦八萬一千噸。

  巡洋艦上有一定差別,法國巡洋艦二十二萬噸,意大利巡洋艦十八萬噸。

  目前,除去航空母艦之外,美國和英國的戰列艦總噸位都遠遠超出了規定份額,需要退役並拆除部分軍艦。

  法國的總噸位其實也超出了規定,但是在條約正式簽署前,法國海軍公開了軍艦退役計劃。

  直接一口氣退役三艘伏爾泰級戰列艦,噸位反而空出四萬噸,根據條約規定,法國將能建造一艘四萬噸級戰列艦。

  同時,在未來五年內,法國還將陸續退役兩艘科爾貝級戰列艦,替換為四萬噸級戰列艦。

  意大利海軍就窮了一些,意大利本來就更窮,目前意大利王國海軍總噸位才十八萬噸,雖然拿到了噸位和替換名額,但是沒錢替換。

  加上巡洋艦的差距,在未來的地中海爭奪中,法國拿到了先機。

  華夏帝國海軍得到了亮眼的輔助軍艦噸位,不過代價是,主力戰列艦噸位只有英國的60%多一點。

  英國要布控三大洋,華夏帝國也要布控兩洋,在力量上,有些捉襟見肘。

  看起來,好像吃了大虧。

  不過這樣的分配,也讓美軍失去了發展航母的機會,美軍計劃將兩艘三萬多噸的戰列艦改成航母,是戰列艦不是戰列巡洋艦。

  加上蘭利,美軍的航母噸位就用光了。

  最起碼未來十年,美軍不會有發展新航母的機會,改裝航母的性能,也遠低於同噸位原裝航母。

  而華夏帝國,可以再補充三到四艘,三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在未來能佔據先發優勢。

  咔嚓咔嚓……

  鎂光燈閃爍,將各國代表親切握手的一剎那定格下來,代表們嘴角的微笑,彷彿預示著和平的到來……

  …………

  七月,北亞地區進入最炎熱的時期,受西伯利亞氣團影響,即便是葉卡捷琳堡這個高緯度城市,現在也相當炎熱。

  七月份,葉卡捷琳堡最高溫度維持在三十度以上,加上週圍森林水系密佈,人就像是裹在蒸籠裡一樣,沒一會兒就得汗流浹背。

  嗡嗡嗡~~

  一架15式雙發偵察機沿著西伯利亞鐵路,飛進了烏拉爾山脈,開始了枯燥的偵查任務。

  這樣的任務,空軍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把這裡翻了個底朝天,誇張的說,鐵路沿線的每一棵樹,飛行員都瞭然於心。

  “第十六號地區一切正常,轉向向北,偵查第二十二號地區。”機長謹慎的對比了數次地圖和照片之後,拿出了這次偵查的二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