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七百八十七章 鐵路會議

  劉一鳴雙手十指交叉,說完喝了一口水。

  除了姜旺之外的三人對視了一眼,最終謝輝首先站了起來。

  “陛下,鐵路建設早建設比晚建設好,聯通整個大陸的鐵路橋,可以大大加強我們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原先,陸軍從爪哇出發,要先經過馬六甲,繞過印度,通過紅海才能進入波斯灣,整個過程快則十天,慢則半個月。”

  “要想再快,只能用高速郵輪運輸,日夜兼程,但是高速郵輪數量並不多,運力也不行,成本太高,頂多用來應急。”

  “當時陸軍主要駐紮地除開夏威夷,最遠不過是呂宋或者新幾內亞島,大不了路程加個三兩天。”

  “而現在,如果要調動三省地區的邊防軍,路程上花費的時間最少要增加二十天,要是從草原邊防軍調動,則需增加三十五到四十天。”

  “我軍最精銳之機械化重兵集團,目前正集中於草原地區做對抗訓練,我軍主要機動力量的摩托化步兵師二十個中的十個集中於西域邊防軍或草原邊防軍。”

  “通過補給運輸測算得出的結論,如果東南亞遭遇戰鬥,要從西域邊防軍調動軍隊,補給充足的情況下需要行軍四十天以上。”

  “如果阿拉伯遭遇戰鬥,則需要六十天以上才能將人員從西域運輸到阿拉伯地區。”

  “這裡還沒有計算他們的武器裝備和後勤供應和人員疲勞問題,更沒有考慮運輸力量的問題,一切按理論上才存在的條件進行估算。”

  “如果能夠修建一條聯通大陸的鐵路,西域邊防軍數萬公里的旅程將縮短至不足三千公里的鐵路旅程。”

  “按照平均時速五十公里計算,三千公里旅程只需要六十個小時,效率提升二十四倍以上。”

  “只需要兩千節車皮和四十個火車頭,我們就能在兩天半的時間裡將一個齊裝滿員的師及其三天作戰所需運輸到美索不達米亞。”

  “這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謝輝說完,看了一眼其他人的表情。

  林安民和許輝明顯都被說動了,正在哪裡默默思索著。

  “六十天不足以調動西域邊防軍到阿拉伯,士兵是人不是機器。”劉一鳴搖了搖頭,不過言語之中也是同意這個說法的意思。

  鐵路線就是生命線,就像謝輝所說,這條鐵路能讓從西域調兵的速度翻二十四倍,即便從蘇門答臘島調兵,也要十來天呢。

  
  而且抵達的還是波斯灣沿岸,休整運輸到內陸,還要幾天。

  海上運輸量是更大,但是速度確實不快,而且劉一鳴還得考慮海軍無法及時打通航道的問題。

  即便到時候華夏海軍已經發展到力量超過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也不能說一定會完勝。

  而且隨著潛艇和高速驅逐艦等新式武器的發展,破交戰的難度只會越來越低。

  就像二戰時的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力量弱小,好不容易有幾艘大噸位艦艇,設計思路還延續一戰的思路,根本無法同英國正面對抗,只能在飛機的掩護下在岸邊溜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