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東南亞之王 作品

第七百八十七章 鐵路會議


  日置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林安民並不同意提供無償援助,倒是願意用高昂的價格出售一批。

  日本要的量不小,二百萬噸大米,在這個化肥農藥還沒有普及的時代,二百萬噸大米不是一個小數目。

  日本戰爭之前的糧食產量也不過一年八百多萬噸大米,加上小麥和大麥的產量,總共一千萬噸左右——大麥一百萬噸多一點,主要用來養馬用。

  而同一時期,在臨時政府成立之前,青帝國的大米產量一億兩千多萬噸,小麥一千六百多萬噸,大麥三百二十萬噸。

  同時期的南華大米產量九千萬噸左右,但是沒有小麥大麥規模化種植,這裡的氣候不適宜。

  
  就這樣,青帝國還是不是鬧饑荒,日本沒有鬧饑荒,純粹是餓了幾千年,吃的少了。

  戰爭開始,去年因為處於戰爭中,糧食產量受到了一定影響,不過依然有大量糧食剩餘。

  這些糧食被用作工業和畜牧業,加工成酒精或者其他東西,製作飼料用於餵養牲畜等。

  賣飯能賺幾個錢,養豬才掙得多!

  到現在,二百萬噸大米,按照每百斤大米三元錢計算,需要一億兩千萬元,當然,這是零售價。

  而養豬呢?一斤養殖場養出來的豬肉兩毛到三毛不等,一隻豬出肉不過百來斤,已經算大的了。

  餵養這麼一隻豬,最起碼耗費四百到五百斤糧食,還有可以作為輔助飼料的其他東西。

  除掉骨頭和不值錢的肉,豬鬃、皮革等更是掙錢的東西,特別是現在歐洲大戰,對這些東西的需求幾乎沒有底子。

  這麼說吧,一頭養的好的豬,現在同把它身上的豬鬃搞下來,做成刷炮管的刷子賣出去,就能掙回養豬的成本了。

  此時養的不是白豬,而是本土黑豬,它的毛更多更長,此時豬鬃的價格上漲的很快,一隻豬出產的豬鬃就能賣二十到三十塊,比豬肉還賺錢。

  還有皮革,可以製作成雨鞋皮包手套武裝帶等,別說什麼歐洲老爺們都用牛皮,都這時候了,你給他老鼠皮他也用。

  糧食就是飼料,就是錢,就是拳頭產品,林安民怎麼可能就這麼拿出去?

  貸款倒是可以談,反正那東西出來抵押嘛……

  日置被拒絕後並沒有放棄,而是時不時的就來“遊說”林安民。

  ……

  兩天後,劉一鳴抓上了姜旺,謝輝,許輝,林安民,一起開會,內容主要是討論大鐵路的事。

  “情報部門有沒有什麼信息可以作為參考。”會議進行了一會兒,劉一鳴首先讓林安民把他收集到的信息和猜測說了,然後再對姜旺問道。

  “時間太短,並沒有收到回應。”姜旺慚愧的說道。

  “這不怪你,戰爭讓英國人開始注意間諜問題了,讓你的人注意安全,拿不到就拿不到吧。”劉一鳴安慰了一嘴。

  “安民的猜測有一定道理,我也傾向於英國人已經發現了我們的意圖,但是無法確定。”

  “這件事暫時到此為止,不管英國人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要不要順坡下驢,鋪開鐵路建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