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九百三十五章 農藥噴灑窯洞換

他是太原縣的知縣,這邊有毛竹,百姓挖竹筍和採竹蓀,竹蓀保存不了多久,都吃了。

竹筍不會做成幹,沒人要,乾的泡開後,也失去了鮮的口感,跟柴火似的。

倒是竹蓀能夠晾曬乾,這個泡發後不錯,跟其他蘑菇差不多。

朱棡聽完對方的話,愣神幾息,問:“軍士們沒跟你們說竹蓀的事情?商人們也未提及?”

本地官員們相繼搖頭,沒說過,啥意思?竹蓀有何可講的?

朱棡懂了:“嗯哼!咱們今天吃的竹蓀吧……它不是在竹林裡找的,是種的,一種一大片,竹林裡才有多少啊?不夠吃。

咱吃的都是很大的地裡種,根本吃不完,都拿出去賣,跟種莊稼一樣,很多。

還有銀耳、木耳、金針菇、灰蘑、猴頭菇、團菇……

咱叫你們找溶洞,就是為了種東西的,天然的環境,稍加修整就能大量種植了。”

朱棡說完看官員們,果然,他們目瞪口呆。

“殿下,是砍花法嗎?種香菇的那種?”郭知府想到了個技術,宋朝就有的。

“非也!”朱棡搖頭:“那種太麻煩。野生的本王收了,給個好價錢,得看品質,並不是所有野生的都比人工種植的好。”

他沒忘了野生的口感和味道更好一些,一般人分不出來,除非總吃的才明白。

人工的以後規模大了,便宜,尋常人能夠吃得起。

他這一說,官員們繼續吃竹蓀釀,想分辨一下。

結果吃完,大家互相看看,感覺和曾經吃過的野生的一樣啊!

“是不是吃不出來?因為這些咱們帶的都是選好的,壁比較厚,吃著肉肉的。

其實野生的少,即便一些東西含量高一點,種植的天天吃,必然比野生的強。

本王看咱這邊的窯洞就適合種,等把磚瓦房蓋好,拿窯洞換,在那裡種植菌類。”

朱棡知道大家嚐了後的感覺,順便解決下將來廢窯洞的利用問題。

今天沒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