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謀道人 作品

第二卷 洛陽暗流 第3章 宦官1

正當李冰感到有些尷尬的時候,來訥卻是主動自嘲了幾句:

“此番矯情倒是讓公清見笑了,你也不必出言勸慰,我相信終有一日宦官奸佞都會被清除朝堂,屆時明君在位,賢者在朝,世間百姓自有太平安康。訥雖不才,也願為這一天的到來貢獻己身。今日之憂不為明日之憂,待明日,你我還要一同遊玩洛陽,卻別被我今天的感慨掃了興致。”

李冰只好接道:“恭達兄有掃平奸佞之志,李冰不才,也願效綿薄之力。現天色已晚,還望恭達兄早些歇息,勿再憂愁。”

與來訥告辭之後,李冰回到寢室,躺在床上,仍舊回味著今天的宴會以及來訥的一番話,思索開來,卻不知不覺彷彿在迷霧中看到了一絲絲歷史真相的軌跡。

宦官封侯,聽上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大漢一朝,皇位傳承沒有定製,後宮干政,太后當國是為常態。

太后要在後宮之中掌控朝局,發佈旨意,自然就得借用宦官,同樣,皇帝被太后限制在深宮之中,想要親政,為了對抗外戚,自然也得藉助宦官的力量。於是兩者角力之間,便滋生了漸漸強大的宦官勢力。

一開始被封侯的幾個宦官,或許僅僅是因為他們個人對皇帝或者後族的忠誠,但此後被批發封侯者,顯然有了幕後的勢力參與和推動了。這股勢力,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縣鄉級豪強。

東漢和帝時期以後,中央或地方的高官,尤其是兩千石以上的官位長期被掌握經學的世家大族和侯爵勳貴們壟斷,一般的豪強家族根本無法躋身仕途。不僅如此,那些世家大族,寧願偶爾賞出一些極為精貴的孝廉名額給到無依無靠的寒門,作為他們的門生故吏,也不願意分出一點點湯水給到這些豪強。

反之,豪強們在這些世家眼中就像是圈在外面的豬羊一般,世家的子弟在外為官一方的時候,若是遇上了民怨沸騰的事件,常常為了博一個好官清官的美名,就少不了要拿一些豪強開刀祭奠自己的官聲了!

所謂誅豪強,懲貪吏,勸農耕,掌教化,已經成為了世家子弟間心照不宣的治理地方四大法寶。

豪強們之所以還能不斷地發展,不過是因為這些被內定的世家官員,多數也或是庸碌,或是膽小,或是貪財,或是志在山水之間。

這些官途通達的人,大多數沒有那麼強的功名心,也壓根不在乎底層黔首的死活,不至於為了政績就非要跟掌握著一定武力,圈養著輕俠賓客的豪強鬥個你死我活。但不管怎樣,面對手握權力的世家官員而言,豪強們始終是處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位。

於是乎,當一些在仕途上幾乎永無出頭之路的豪強,突然發現以往根本看不起眼的太監居然一躍成為了尊貴的侯爺,連帶整個家族飛黃騰達,仕途通暢。這簡直就是向他們指明瞭一條通天大道!

因此,這些一直被苦苦壓抑的豪強們,不惜挑選出最優秀的後輩子嗣:機敏聰慧、知書達理、長袖善舞、有勇有謀!然後狠心送入宮中!

猛然,李冰發現,如果自己的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麼今天見到的曹操曹孟德,以及其背後的譙縣曹氏,可以說就是豪強們這場曲線救國的佈局中最大的贏家!

------

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僅十四歲的天子劉肇已經繼位四年了,他再也按捺不住親政的想法,最終在宦官鄭眾、蔡倫等人的幫助下,收回了外戚大將軍竇憲的印綬,並逼其自殺。但劉肇並沒有得意忘形,輕易便許諾封侯,而是一心撲到了治理國事上。

親政的劉肇成為了勤政英明的君主,常常批閱奏章直到深夜,十年如一日,一手締造了被世人稱讚繁榮昌盛的“永元之隆”。

然而這位過於勤勞的少年天子,年僅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疾病纏身,身體日衰。此時的他看著陪伴自己十餘年,忠心耿耿的鄭眾,也已經兩鬢添白,又想起他為自己親政所立下的汗馬功勞,終於決定開創東漢朝宦官封侯的先例,封其為鄛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但這個侯爵如何傳承,漢和帝卻並沒有說明,或者說他還沒來得及說明,就已經在二十七歲的時候英年早逝了!接下來,中國史上最年輕的皇帝,年僅一百天的漢殤帝劉隆登基了!自然地,權力也就流轉回了外戚的手中,鄧太后臨朝稱制。可是,漢代嬰兒的夭折率是在太高,縱使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也在不滿一週歲的時候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