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謀道人 作品

第二卷 洛陽暗流 第3章 宦官1

回到府中,李冰見來訥仍是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出於關心的認真胡謅道:

“恭達兄,今日與孟德、子泰等兄長談及國事,雖有鬱郁之處。但我相信,諸君都是當世高才,只要我們一心為國為民,絕不放棄。那麼總有一天,我們將會迎來新的清平盛世!”

“不瞞公清,我所憂者,也非僅僅只為國事,實乃與本家和自身也密切相關!”

來訥長嘆一聲後,終於將話匣子打開了:

“先祖有幸從世祖皇帝征戰四方,略有薄功,卻得世祖看重,恩賜徵羌侯爵,食邑五千戶,世襲罔替!

不僅如此,得歷代先君恩重,我來氏屢屢迎娶公主,又有女子嫁入宗室各王,可謂世受國恩!既得勳貴之尊,天子恩榮至此,我等以死報國尚有不足,更不該有任何抱怨。然,今日宴會之時,每見侯國斷絕,宗嗣不繼,吾卻是心有慼慼,心自難安。”

“自先順帝即位以來,因宦者擁立有功,得封侯者竟有十九人!而後先桓帝即位,封宦者亦有十三人!今天子即位,同樣親寵宦者,得侯者更不知凡幾!”

“宮中宦者本乃無後之人,封侯原本僅是恩榮稱號,雖有先和帝允鄭侯養子嗣位舊例,然畢竟珍稀。可自順帝降旨聽中官得以養子為後,世襲封爵,宦者養子嗣位便成慣例,侯爵之位自此氾濫,侯爵之尊自此蒙羞!”

“若僅如此,我等勳貴後裔,少涉朝爭,避世忍讓也就罷了。然先順帝以來,天子常視宦者為勳臣,親寵無復,對我等卻是漸行疏遠。先鄧太后臨朝及安帝在位之時,每有侯國若因無子繼承而斷絕,或因罪因事,侯爵自殺國除的,鄧太后及安帝感念諸侯爵先祖之功,常從其後裔支脈中擇一人復封侯國,繼承宗嗣。”

“可自順帝以來,再未有復封斷嗣侯國之事,反之,因小事而身死國除者竟時有發生!今日宴會談及的原雍奴侯寇恂將軍,其子孫先襲封扶柳侯,後又襲封商鄉侯,及至其曾孫寇榮,竟因宦者嫉妒,奸佞讒言,被誣獲罪而逃亡邊地,最終落得個積窮困而死於非命!寇氏一脈竟由此斷絕!”

“你我在潁川之時,我曾與你前往故陽夏侯、大樹將軍馮異鄉里,為其掃墓。我當時所哀嘆者,也是起源與此。陽夏侯戰功卓絕卻生性淡泊、與世無爭,封侯之後,據聞亦是嚴教子孫,不允張揚,潁川馮氏幾乎不再涉足朝堂,以致今人有好事者所謂潁川四長鍾、荀、韓、陳,卻不知潁川馮氏曾有的侯爵尊貴。”

“然,縱如馮氏這般淡泊於世外,卻難免子嗣斷絕,至馮異子改封平鄉侯,傳及曾孫馮普,無子國除。此後歷順、桓及今三朝,卻未聞天子有復封之意。常聞人有物傷其類之心,我看到同為開國勳貴的後裔們,出現侯爵無續的狀況。我也同樣心有慼慼,內裡憂愁啊。”

聽來訥這麼一說,李冰一時間倒是不知該如何開口勸慰了。儘管來訥是他的至交好友,兩人一貫以誠相待,但李冰此時卻沒法站在來訥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進行勸慰。說到底,李冰自己就是一個寒門出身,來洛陽的路上更見識了普通黔首的悲慘生活。

當來訥在擔心子嗣斷絕,宗室不繼,侯國不存的時候,卻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是因為如此多侯爺的存在,變得居無著落,衣不蔽體,食無下頓。

連南陽潁川這等膏腴之地,百姓生存都是如此艱難,若世間少一個侯爺,能讓千百戶百姓過得更好,李冰的內心也是隱隱贊同的。

更何況真要少了一個侯爺,那麼這一代人裡勳貴家族就會少佔1-2個孝廉的名額,對李冰這等寒士而言又是致命的吸引力了!

所以,不管是站在勞苦大眾的角度,還是自身階級利益的角度,李冰對來訥這番心有慼慼的感慨都是沒法完全認同的。

然而李冰並不知道,來訥這番發自內心的真實聲音,恰恰是在曹操今天的特意佈置下引導發出的。也只有如此,才能讓來訥這樣本可以旁觀的人參與到這場兇險的奪嫡之爭中。

畢竟有一種狀況常被這樣描述:當馮氏爵位斷絕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沉默;當寇氏爵位斷絕的時候,我們選擇了沉默;當來氏爵位斷絕的時候,誰能為來氏發言呢?

這樣一種邏輯下,來訥突然意識到,支持宋皇后養子立嫡,從下一代開始,讓大漢王朝回到原本的軌道之中,才是真正的救國救族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