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昺十三么 作品

第六章 轉道

去年夏天大掌櫃說在‘天獄山’尋到一處水源。‘天獄山’在廬陵城東北郊外,山勢蜿蜒,奇石嶙峋,傳聞山中有一平地方圓約一丈,有人嘗於此習武練藝,若大力踏步於其上會發出擂鼓般的聲音,於是有傳言底下空洞,是能鎮鎖奸邪的鬼監,於是名之為‘天獄山’。

‘天獄山’泉石獨特,曾有詩云:岧嶤天獄峰,高出南斗上。自昔採芝翁,託身此蕭爽。掃石看雲生,吟琴答泉響。已趨金門直,猶結丹霞想。

大掌櫃沿溪行,傍山麓,行至玉石壟坑,坑中有處斷崖,約三丈餘高,有瀑布飛流直下,水落潭中若迷霧濛濛,近之迎面涼爽宜人,潭約丈許方圓但不知深幾許,水質冷冽,極適宜用來淬火。於是大掌櫃在水潭附近尋到一處平地,到官府報備辦妥了手續,僱人搭建了三間匠房。

去歲冬至伊始,盧林與郭文郭武每季就要拉一批貨物去一趟天獄山淬火。天獄山有臨江窯,燒製好運到東昌鎮發送,大掌櫃和三叔聯繫打點好了,盧林和郭氏兄弟只需將貨物交於對方,隨著一起去東昌裝船發送再回去。冬至去過一趟,春分去了一趟,夏至那趟送完沒多久就隨三叔出來。三人盧林年齡居中,郭文年長盧林兩歲,盧林年長郭武一歲。

永和東昌曾經有大師舒氏婦女二人受邀前往大河那邊淨居寺燒製佛像,待到完工後置於佛堂,不僅轟動釋門,百姓也爭相一睹為快。三個少年跟著去了幾趟東昌就聽多了青原山淨居寺之言論,禪宗傳說、釋門弟子傳聞,便起了要去淨居寺耍耍的心思,打聽到臘月十三是個大日子,約上了嬰寧和曉梅,商定好了到時候去。

盧林想起這些,心裡就有點悶悶不樂。三叔不知少年那點事,並未在意盧林此時心情,等到了渡口,船家飯食弄好吃過便領著盧林下船往北而去。

這一段路極不好走,若非三叔帶路,盧林怕是很多地方根本找不到路,大多數都是沿水而行,但是轉折之處極難辨認出來,三叔說此處名為神龍溪,溪水時窄時寬,寬闊處有數十丈,狹窄處也有十數丈,非一般溪水可比,溪水碧綠幽深處,望之似乎深不見底,清澈處又可見底,雖是秋日,兩岸依舊青翠蓊鬱,絕壁陡峭山峰聳立,不時看見懸崖峭壁上橫著木板木棍架著棺木,盧林問三叔是什麼,三叔說是當地風俗,石穴懸棺葬。

行了約有一個半時辰,到得一處恰好水流至此一個大轉彎,形成一片灘塗,盧林看著就好似平常夏日遊水嬉戲的白鷺洲沙灘。沙灘旁停著兩條狹長的小舟,有三人正坐在旁邊沙灘上清理著物品,中間一人穿著一襲青衣,旁邊兩人都是對襟褂子。這一路走來都未見人,到得此處才見著。

看見有人來了,三人甚是訝異,此處罕有人蹤,一年見不到幾個人,還都是熟人。青衣人立馬起身前來,待得近了,驚訝中有點慌亂的喊道:“原來是三爺來了,這有小十年沒見過三爺了,我還詫異是誰來著?”說著趕緊起身,整了整衣服,迎著三叔拱了拱手。“三爺這是走來的,早言語一聲,就去接你了。”另外兩人也趕緊恭恭敬敬跟在青衣人身後。

三叔看著青衣人笑道:“也是有多年未見了,臨時起意來得匆忙,多走走也活動活動身子骨。”

盧林看向青衣人老王,五十餘歲的模樣,身材略顯單薄,頂著個髮髻,面龐消瘦倒還白淨,三縷長髯頗有點道門風範。也驚訝三叔居然在此被人稱呼三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