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小飛 作品

第55章 給出信任

 這樣一來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華歆如果只是個貪財的小人,何必撿起來金片又再扔掉呢?難道還是怕了管寧不成?

 這只是其一,管寧割席還有一個原因是在他倆讀書時,有個穿著錦衣華服乘坐豪華馬車的人從門前經過。管寧讀書如常,而華歆卻放下書起身前去觀看,這管寧也是果斷,當即將二人同坐的席子從中割斷,一分為二。並對華歆說:“子非吾友也”!

 世人多如前文所說,就因為這兩件事便認定華歆是個貪財圖小利,愛慕虛榮的小人。其實以個人看法來看,如果不是後人記載有誤,沒有把事情講明白,就是管寧做得太武斷了,根本沒有考慮華歆為什麼會這樣做。

 先說撿金片的事情,注意,這金片不是在大道上撿的,而是在自家地裡撿到的,你管寧可能真的是不愛財,但是我華歆可能也不是愛財,而是想研究一下為什麼會在自己家地裡會出現金片而已。如果真是無主之物,自己再不拿,要我看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敗家之舉!我們不妨再想一想,當時正是天下合久必分的東漢末年,將逢亂世之時,清高能當飯吃麼?沒準華歆是想與朋友分(錢糧)呢?

 之所以我會這樣想,就是因為華歆有這樣一個舉動,看到管寧神色不對,果斷將金片扔掉!這說明,華歆十分在意管寧的看法,說白了,如果不是珍惜和管寧的友誼,我管你翻不翻白眼的。所以我說,華歆並非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小人,而是一個十分看重友情的君子!

 再說一下“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軒冕(xuan mian),原指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後來也被引申為借指官位爵祿,國君或顯貴的人,也泛指為官。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位過門者在當時肯定是個不小的官員,華歆放下書出去觀看,可能是想知道是哪位大官來了,又是因為什麼事情來的?自己通過這些信息好分析一下天下大事,是否會有什麼變動影響!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管寧所認為的“愛慕虛榮”。

 之所以這麼說,因為華歆在後來所幹的事,都不是管寧所分析的那樣的小人能幹出來的。相反,就正人君子都未必有華歆做得好!

 還是先說貪財的事,華歆被管寧視為貪財之人,事實上華歆卻是個清正廉潔的好人,因為華歆曾被舉薦孝廉,被朝中授予郎中一職。大家都知道古代舉孝廉是以品德為標準的,如果華歆真的是如管寧所認為的那種小人,怎麼可能會被舉為孝廉。並且,即使華歆後來位極三公時,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更不足百斤糧。朝廷每有緝官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華歆從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就連曹丕都為此嘆息不已。照這來看,華歆不僅不是貪財小人,反而是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再說愛慕虛榮,唯利是圖。單就說董卓遷漢獻帝到長安時,華歆假意求得下圭令,結果任命下來之後稱病不去不說,還從藍田翻越秦嶺去了南陽。當時的董卓氣勢滔天,如果華歆愛慕虛榮,何必多此一舉逃了出去?

 除此之外,這位被管寧割席誤導的華歆曾兩次向皇帝舉薦這個與他割席斷交的管寧。華歆自認為管寧是大才,因此魏文帝曹丕昭令舉薦特立獨行的隱士,華歆舉薦了管寧。後來魏明帝曹睿(叡)改華歆為太尉,華歆因病請辭,再一次向皇帝舉薦管寧,願意將太尉一職交與管寧。按我的說法就是,你管寧割席與我絕交,但我華歆不忘恩負義,不因私廢公!

 反觀這位一直都正面出現的管寧,真的做到了獨善其身,僅在遼東躲避戰亂就待了三十多年,後來回到中原,曹丕下令任命管寧出仕,管寧堅決不從。不過要說管寧獨善其身也不完全正確,管寧在遼東避亂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管寧為當時大量前來避亂的人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這些躲避戰亂的人們也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