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474章 項家後人

 這家攤位得看看,畢竟,甬城地區,古籍眾多。

 盧燦蹲下來,伸手翻看。

 第一本就是好東西——1937年“還樸精廬”整理輯錄,商務書局出版的《鑑譜》。

 “還樸精廬”是杭州西湖旁的西泠印社中的一棟頗為知名的建築,最早是西泠印社創始人吳隱的辦公地,這棟建築也是吳隱的侄孫、民初企業家吳善慶,為叔爺所建。

 吳隱,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潛,號潛泉,又號遯盫,今作遁盫(音安),近代篆刻家、文化企業家,“天下第一名社”杭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

 他不僅精於篆刻,還善於經商,其經營的“潛泉印泥”及其印譜、書畫出版至今仍為文化人士所鍾愛。吳昌碩為這個企業親寫招牌,並選定深玫瑰紅的色調,又賜予“美麗殊砂印泥”的好名字。

 吳隱很有錢,西泠印社內過半的建築,都是他和他的家族捐建,因而也有“創社四英之財神爺”的稱呼——創社四英為葉品三、吳隱、丁輔之、王福庵四人。

 此人在印存、印譜、鑑譜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先後印行古銅、古磚、古陶、古泉等印存,又彙輯《遯盫(音盾安)印存》叢書二十五種、《印匯》一百五十二冊等,為整理和推廣中國印鑑文化,做出卓越貢獻。

 不過,眼前這本《鑑譜》所標明的“還樸精廬”並不代指吳隱,因為1937年的時候,吳隱已經去世十五週年。

 之所以用“還樸精廬”,盧燦估計,這本《鑑譜》的輯錄工作,就在還樸精廬中完成,還參考了大量吳隱之前的作品資料。再進一步推測,也有可能是負責此書輯錄整理工作的葉品三等人,對故友的一種紀念。

 盧燦小心地翻閱這本書冊,書籍有些殘破,不過,內頁尚好。

 內頁為黑白圖文冊,以圖文形式,輯錄了上至戰國秦漢時期的泥封印,下至近現代名家鑑藏印,共計六百多件各類印章圖譜及釋文。

 哈哈,真心不錯!年代不算久遠,可學術意義重大!

 盧燦懷疑這東西,杭州西泠印社總部都未必有!

 沒辜負自己半夜起床趕鬼市!值回票價!

 將這本圖鑑放在手邊,盧燦又伸手扒拉另一本。

 額,竟然是一本超厚的《牛津英語習語及句法詞典》,中華書局民國三十四年印,印數為3000冊。

 喔噢~哦噢!

 又是一本好東西!

 這是國內最早版本的《牛津簡明詞典》!

 《牛津詞典》的編撰,從1857年牛津大學教授r。C。特倫齊在英國語文學會提議,到1884年編成第一分冊,再到1928年出版最後的第十分冊,前後耗時七十年整。

 牛津詞典詳細追溯了每個英語詞的歷史演變,為英語成為世界級普及語言,奠定基礎。

 眼前這本超厚的《牛津英語習語及句法詞典》,所翻譯版本並非直接來自英國,而是來自東洋。

 早在1940年,東洋政府僱傭英國語法學家阿爾伯特·悉尼·霍恩比等人,將《牛津詞典》翻譯為日文。霍恩比教授認為不需要全本翻譯,只需要翻譯《簡明詞典》即可,他帶領團隊耗費兩年時間,於1942年完成《牛津簡明詞典》的日文翻譯工作。

 同一年,東洋政府出版該書,並更名為《英語習語及句法詞典》。

 盧燦手中的這本,是中華書局組織人馬,在日文版的基礎上,進行的再翻譯。

 這個版本的《牛津簡明詞典》,盧燦還真沒見過!

 連著兩個收穫,讓他興致勃發,正準備繼續翻第三本。

 旁邊的駱兆平胳膊肘碰了碰他,遞來一本線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