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261. 新人 你們都如願了嗎?

    “她是認得字的,前天路過育嬰堂想給那裡也捎幾本。”

    “那裡啊有人教嗎”

    花姐道“張六就識字,叫他順手教了吧。”

    “行。不過要等幾天新書印出來才行。書我給了項安她們幾本,學徒識點兒字對她有好處。”

    “那也還剩。攏共印了一百本,拋開番學、項安那兒、府裡留的,你還應該有十本。”

    祝纓道“送京城了。有好東西得隨時顯擺,不然離得遠容易被忘了。”

    花姐恍然“原來如此那我等新的了。”

    祝纓對她做了個手勢“你的新書,可快著些啊。”

    “嗯。”花姐尋思了一下,可以請巫仁幫忙抄錄整理。一本手稿總會有許多修改、更正的地方,塗改太多到最後就有些不清楚了。重新整理一遍,她再審一下稿,最後付印會比較好。

    發現巫仁的好處之後,花姐也想與她商量一下問診的安排。這兩件事有時候需要讓巫仁到家裡來商議,這需要同府裡說一聲。

    祝纓道“既是忙正事,你帶她來就行。也跟娘說一聲,娘也見過她的。”

    “好。”

    祝纓沒有見巫仁,花姐的事情她知道即可,並不插手。新任的福祿縣令尚培基正在驛站裡住著,明天就要過來拜見她了。

    尚培基有點小小地激動,一路顛簸,他總算到梧州了

    看到那塊寫著“梧州”字樣的界碑的時候,他差點想坐在界碑上不動了,這一路太不容易了

    他是北方人,四月裡到南方,將衣箱翻了個底朝天,找出最清爽的夏衫穿在了身上仍是不住地出汗。更慘的是語言,語言不通為難著所有的南下官員。

    還好,驛丞的官話說得還能聽,尚培基與驛丞簡單地交流了一下之後,得到了休息的地方,驛丞則將消息傳回了梧州城。

    祝纓派人通知了莫縣令與福祿縣的童立等人。莫縣令是福祿縣之前的主事者,童立等人現在看守福祿縣,尚培基如果要接手福祿縣,得跟他們打交道。

    尚培基沒想到自已已經驚動了刺史,第二天趕到梧州城的時候還怕自已來得突然,未必能見到刺史本人。他先到刺史府投帖,做好了讓他回去等候的準備,不想門上很熱情地說“原來是尚大人請稍待,小人這就進去稟報。”

    尚培基很順利地被帶到了簽押房,正式見到了“傳說中的祝刺史”。

    見面之前,尚培基對祝纓有著許多的臆測。這人太能搞事了,尚培基的心裡,這得是一個氣勢逼人的上官。到了一見卻是一個看著比自已還年輕的文弱年輕人,如果不是確認自己到的是真的刺史府,這人又沒有須,他甚至懷疑是有人騙他。

    祝纓道“尚縣令”

    尚培基行了個漂亮的禮,祝纓看他,三十上下,一張國字臉,一部漂亮的短鬚。這與履歷合得上了。

    尚培基不但是個“新任縣令”還是個官場上的新人,他考的進士科,所以這年紀就比祝纓考明法科剛做官的時候大上許多翻了個番還要往上躥,他今年三十一。在進士科絕不算老。

    祝纓道“請坐。”

    尚培基坐了下來,拱手道“下官初來乍到,有不周之處還望大人見諒。”

    “好說,好說。”

    祝纓與他閒談幾句,詢問一點路上辛苦之類,又問他“可帶了家眷來”

    “未曾,岳母疼愛女兒,不令遠行,留在京城了。”

    “哦。令岳是”祝纓從他的父祖三代的履歷上也沒看出有什麼出彩的,都是“良民”,沒有官職。

    尚培基無奈地道“她家原在外任,才回的京城,說來大人或許不知。不過內子的堂伯是現任的工部侍郎。”

    祝纓道“你這岳家可有些來歷,你當努力。”工部的蔡侍郎也不是個凡人,他爹是皇帝在做太子時候的東宮屬官。

    “是。”

    祝纓又說“請別駕他們過來。”丁貴去請人的時候,祝纓又告訴尚培基先認一認府裡的人,以後有往來方便一些。

    很快,章炯等人都來了。

    尚培基在蘇飛虎、林淼身上多看了兩眼,又與章炯敘話。兩人都是進士出身,能聊得更多,先敘各是哪一年的,又談到一些主考官之類。祝纓很有耐心地聽著,章炯率先結束了與尚培基的對話。

    祝纓道“以後相處下來就知道為人了。來,認一認,這是莫縣令,福祿縣之前是他代掌。”

    尚培基又與莫縣令見禮,莫縣令道“尚令趕上好時候啦刺史大人親手將福祿縣打造成如今的繁華模樣,我接手的時候就沒再費力去想平逋租之類,如今福祿縣府庫充盈,你是好運氣呀”

    尚培基也聽說了會接前任的爛攤子,但是想祝纓往朝廷報的都是喜訊,當不至於差太多,於是也含笑聽了。

    祝纓又留他用飯,第二天,派了個王司功將尚培基送出城去。

    尚培基帶著幾個僕人,在官道上行得並不快。他看了看沿途的莊稼,覺得自已判斷得不錯,梧州的情況不至於太差。

    他想做主官,這樣免於掣肘,岳父家找來找去能安置他的也就是這裡了。遠,但是祝纓收拾過了。蔡侍郎有一個理論祝纓這小子出身寒微,大家都說他能幹,能幹不能幹的姑且不論,這一路高升的運氣是真不錯跟他沾邊的人幾乎都升了

    讓侄女婿過來再蹭一波,妥。

    尚培基南下之前得到了一些叮囑,見祝纓的時候也比較禮貌,看祝纓也是個正經人。梧州,偏僻之地都有點繁華的樣子了,街上百姓雖不像京城富足,但都透著一股生機。

    尚培基還算滿意。

    他一路到了福祿縣,童立等人也恭敬地迎他進城,請他進衙,給他交代一應事務。尚培基也粗粗地看看檔案、再查查倉庫,真如莫縣令所言,府庫充盈。

    尚培基心道好如此正可大展拳腳了

    他也拜會縣中父老,再去縣學,又召集縣衙官吏人等問事,最後新看了市集的識字碑,順口問了幾個小販識不識字之類。

    福祿縣的百姓對縣令總有一點親切的意思,給他唱了一段。

    尚培基心道祝刺史倒沒有謊報政績,確實幹了許多實事哩。

    接著,他就覺出不對味兒來了。福祿縣的商賈之勢太盛。做事都要講個錢,講個利,這讓尚培基不是很喜歡。他先問“會館”,縣裡的士紳們告訴他其中的利潤,連同鄉要借住也得付錢,隨行捎帶書信、貨物也要付錢。還有勾兌錢幣之類。

    樣樣不離錢。

    縣裡的女子也很猖狂,已經超出潑辣了貧苦人家婦女拋頭露面也就罷了,什麼樣人家的婦女都能罵兩句丈夫。有女差就罷了,這是為了男女大妨,但是男女差役一處吃飯真是讓人看不下去

    尚培基先下令,明申“大妨”,聽說是祝纓在的時候就這規矩,他說“刺史大人初掌福祿時,一切草創,縣衙物資不豐,不得不如此。如今府庫充盈,不必勉強在一處。”

    又出了個告示,申明瞭倫理綱常。再召來士紳,讓他們要“淳厚”,給同鄉人搭把手再收錢,這不就壞了風俗麼

    最後,他給祝纓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寫知道“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但是現在事都辦差不多了,您得收斂一點兒,正一正規矩,免得朝廷裡有人拿這些事攻擊您。

    信送到南平縣,沒找著祝纓。此時已入五月,祝纓這兒吃完了粽子,帶著全家進山避暑去了

    尚培基等了幾天沒等到回信,又去打聽了一下,發現刺史大人居然進山了

    這怎麼了得

    尚培基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要去見他”

    童立看著他這一串眼花繚亂的動作,勸道“大人,梧州是羈縻,刺史大人要時常巡視各族都在情理之中啊。且咱們又不熟山路,不如等大人回來,您再去州里見他老人家。”

    尚培基焦慮地等了半個月,祝纓從山裡回來了。山中別業情況不錯,她將父母留在那裡,項樂在那裡陪同。

    回到刺史府就撞到尚培基堵門。

    祝纓客氣地請他進府,尚培基臉色不太好,因為他又發現了另一件事重用女官就算了,還聚集了許多女工。

    祝纓問道“尚縣令有事”

    尚培基臉頰抽動了一下,道“不知大人收到了下官的信不曾”

    祝纓道“尚縣令關心我。然而我不得不如此。孔子還贊管仲呢。”又將之前自已關於危牆的解釋說了一遍。

    尚培基十分不贊同,他定了定神,道“原來大人是這樣想的。是下官孟浪了。”

    “何必過謙縣令說的也都有道理。”

    有道理你就是不聽,是吧

    尚培基客客氣氣地告辭,回到了福祿縣開始奮筆疾書,給蔡侍郎寫了一封長信。將祝纓種種情況都寫了,再給祝纓一個評論好弄險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