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794、下水儀式二

    楊凡滿意的點點頭,一切順利。

    “讓相關人員上船吧,先開出去,轉幾圈,沒有問題再回來,靠到碼頭上。下午我們登船,做遠航實驗。”楊凡說道。

    舷梯靠到船甲板上,一隊隊的水手和軍官,以及相關人員開始上船。這兩年來先後造了十幾條飛剪船,培訓了兩千多名水手和軍官,以及技術人員。

    這一次為了兩條巡洋艦下水,提前兩個月開始人員選拔。各條船上的人員都紛紛踴躍報名。

    能上這兩條船的都是楊凡體系海軍的佼佼者,所有人都知道,能上這兩條巡洋艦的人員,老爺都會重點培養。今後,海軍的骨幹就會從這兩條船上產生。

    碼頭上一片繁忙,各種遠航的物資和裝備都在往上運送。幾臺滑輪組鋼架吊車也都準備就緒。

    看著兩條線條優美的白色帆船駛出船塢,來到海面上,所有人都看得心潮澎湃。這兩條船太美了。

    “老爺,這種軟帆船雖然很好看,但是我做過實驗,從利用風的效率上看,中華帆才是效率最高的。”陳曦看著優美的兩條大白船說道。

    何止是大明朝,即使到了後世,中華傳統帆也是效率最高的,西方一直在研究。

    楊凡點點頭,說道:“我們的帆確實更優秀,尤其是風弱的時候效率非常高。但是你想過沒有,用竹子做的硬帆,有多重。小船也許還行,大船根本就拉不動。據說鄭和的寶船,要用二三百人拉動繩索才能升帆。”

    陳曦也無奈的點了點頭,硬帆的重量大,這是最大的問題。

    楊凡心裡嘆了口氣。中國帆的故事,說起來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今天中國沿海,再也看不到一艘掛著中國帆的木製帆船了。技術早已失傳。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永遠都沒有了。

    歐洲人,很好的保留了他們的帆船文化,直到今天還有好多的古代帆船愛好者。從蓋倫船、卡拉克船,甚至是地中海式的單桅杆帆船。都經常組織賽事。

    連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保留著他們的三角帆帆船文化。

    可惜的是中國帆、中國船,卻因為無法通過現代船舶檢測,已經全部被淘汰,如今你在中國海岸線上,再也看不到哪怕一艘傳統的中國木帆船……

    在自說自話的總裁的節目中,楊凡讀到一個故事。

    2004年,一個攝製組跑遍中國沿海,他們竟然在福建漳州的海岸線上,遠遠的看到了一條優美的木帆船。

    它像一隻潔白的的水鳥,正在東山灣當中捕魚。這是一條廣船。專家分析,這條船可能有小200歲了,是鴉片戰爭前後,在香港或者澳門建造的高級廣船。

    現在,船長老湯一家當它當做漁船使用,它已經很多年沒有出過東山灣了。

    說話間,船上的水手開始緊急操帆,原來,現在內海的養殖漁網越來越多,這讓金華興號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及時避讓。

    老湯說,早些年,這艘船就是一個大家庭,一家子30多口人全部住在船上,靠海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