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718、楊凡的鐵路計劃

    現在陝西就已經很亂了,可以說是遍地烽煙,饑民四起。

    明末農民起義,爆發於明末天啟七年(1627年)的陝北起義,至康熙三年(1664年)夔東十三家完全失敗為止。一共動亂了37年。

    動亂過後,全國人口從崇禎元年的兩萬萬,下降到康熙十七年的一千九百萬。戰亂、瘟疫、天災、人禍造成巨大的人口損失。

    楊凡沒有太多時間等待自己搞的火車成熟了。最好的辦法就是兩條腿走路,一邊引進現成的,一邊用這些現成的做參考,研究和發展自己的。

    楊凡覺得,與其讓這些人口在亂世中損失掉,不如把他們運走,去給自己開發殖民地。

    大明的氣候養不活這麼多人口,但是亞熱帶和熱帶的肥沃土地多的是,東南亞、澳洲、美洲,無主的土地太多了。

    大家何必在大明這裡打個你死我活呢。

    長江、珠江有水運便利。楊凡有蒸汽機,有先進的船舶。水運的效率是非常大的。運量也驚人。那邊移民不難。

    只有北方沒有先進的運輸手段。

    楊凡修建隴海鐵路後,整個中原的交通就盤活了。從連雲港到西安,兩天兩夜就可抵達。不論是救災,還是移民都有了實現的基礎。

    以後楊凡要是想更進一步,經略中亞和西亞地區。可以繼續延長這條鐵路,從西安繼續向西修建,經蘭州向西,經河西走廊到尹犁河谷。然後一路向西,軍隊打到那裡,鐵路就修到哪裡。

    小火車雖然運力不如標準軌鐵路,但是先臨時湊合一下,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還是可以的。

    以後,等陳曦那邊搞得標準軌的鐵路成熟了,在換成標準軌鐵路不遲。

    楊凡估計這種投資少,運量大,速度慢,但是修建容易的小火車。在大明用上二十年都是沒有問題的。

    為了保護鐵路,防止鐵軌被刁民們扒走。楊凡還需要用壕溝、鐵絲網、炮樓把線路封閉起來。

    沿途密集修建炮樓,駐紮護路隊。一邊巡查、維護、維修線路。一邊保護鐵路的安全。

    還需要很多的鐵路道口控制人員和扳道岔的工作人員。

    這些都便於楊凡隱藏實力。畢竟楊凡現在的實力已經非常大了。繼續發展容易和皇帝產生衝突。

    楊凡需要新的,更隱蔽的方式,繼續擴大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