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醉染 作品

記憶中的861·故土難離 第八章

 

我有一個後來(技校)很要好的閨蜜,她如今雖已移民加拿大,我們的聯繫也不常,但總覺得從未分離過。她,有一張酷似吳倩蓮的臉,雙眉正中有一顆美人痣(如今早已經點掉了),不用硃砂點綴便能魅惑眾生,初中時的她真真正正是一個假小子,一年四季的短髮很是清爽,因此皆以“少爺”喚之。少爺的媽媽也是個教師(汗,想想,我們班教師子弟真還不少……),她們家五姊妹,一個哥哥,兩姐姐,一弟弟。少爺當年是一個野小子,她會為了要買一個綠軍書包在家鬧上幾天絕食,會跟男生們去偷香腸臘肉在下雪的晚上爬上樓頂烤著吃,會在下晚自習後不回家去食堂買饅頭,會坐著男生們從家裡偷出來的“狗腦殼”(老式的一種摩托車如嘉陵,車頭象狗,狼。),跑出洞子去遊耍,初中的我們還真沒有太多的交集,只是“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當時的我們誰也未曾想到過,後來,我們的青春會是如此的息息相連,歡笑淚水都是如此一樣。(這裡還有我的兩個好閨蜜,也是我們93班的,稍後也會一一出場),我們四個在後來很長一段時光裡同進同出,同食同寢,有吵有鬧,相伴一起走過那些年我們曾不羈的青春。

 

(四)

 

故鄉的美食之所以特別味美是因為有童年,有家,有情,有幸福的味道,世上的美味千百種,只有故鄉的味最美。

 

鹹鴨蛋是我特別鍾愛的。許是因我天生是個怪胎,從小我吃蛋不吃蛋黃(煮嫩殼蛋、皮蛋、荷包蛋等等),當然這裡不包括鹹鴨蛋。一開始,我也是不吃的,只是父親說這鹹鴨蛋好吃得都流油了,我只嘟著嘴看了看,很神奇,真的是流著黃的油,於是又好奇,又免為其難的嚐了一下,粉粉的,香香的,沙沙的,淡淡的鹹,很好吃,就這麼愛上了鹹鴨蛋。

 

父親每年都會自己做很多的鹹鴨蛋,不同於現在市場上賣的鹹蛋的製做工藝,這可是我們家祖傳的特製秘法哦,閱者今天可是有幸了,這不傳之秘本寶寶將立馬詳述。豎起您那善聽的耳,伸出你那饞嘴的舌,拿出你家盛水的盆,準備流口水吧,嘻嘻……

 

鹹鴨蛋醃製的最好時機,是每年春季大概過了驚蟄,就可以開始醃製鹹鴨蛋了,首先要去買農民伯伯家自己餵養的鴨子下的蛋,咱家醃鹹鴨蛋可不是以數計,而是以百計……鴨蛋買好後,注意了,這是個很重要的秘訣,要去挖泥巴,各位看官可能要好奇了,挖泥巴???幹嘛?這麼好玩?做蛐蛐洞?哈哈,當然不是,不是說了做鹹鴨蛋麼,對了,就是做鹹蛋。這泥巴還有個講究哦,得是黃泥巴,別的可不行。我以前不明白,可現在捉摸應該是因為粘性的原因吧。泥巴挖回來要用水+鹽和成粘狀,然後把一個個裸體的鴨蛋穿上放了鹽的黃泥粗衣,再把穿了衣服的鴨蛋兩頭粘上鹽,整齊地放在紙箱或盆裡蓋好睡上四十天左右,就可以慢慢開葷食用了,這樣醃製的鹹鴨蛋有幾大特色,蛋白嫩,蛋黃沙,黃心流油,鹽味適中,口感香鮮,以供長時間慢慢食用也不容易變很鹹。當能食用的時候,我自是有菜無菜都是一歺一個,以至於外出就學時,父親知道我愛吃,饞它,所以常常是託人出差或自己出差時,五十、六十個的往我學校裡帶,父親去世後,這些年生活也懶散了,什麼都圖方便,好久沒吃到這麼好吃的鹹蛋了,想起父親做伯鹹鴨蛋真是特別的饞。

 

(五)

 

家鄉的美食真是數不勝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大操坪後牆老街上丁家的米豆腐,那是外出的廠子弟朝思暮想幾十年的饞蟲之源,特色是不用燙熱,直接用手打成一片片薄條,放上切好的蔥、姜、蒜沫,榨菜丁、臘八豆豉汁沫,自打的芝麻香油、花椒油,醬油、醋一拌勻,鮮、嫩、滑、爽、涼。從一角錢一碗賣到後來的幾元錢,丁家的米豆腐可以從清早到中午不歇氣,去遲了你可就嘗不到了。如今丁家好多年沒做米豆腐生意了,雖說還有兩三家吃的地方,卻再也吃不到兒時老丁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