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牧之的張麻子 作品

第5章 選擇

 我叫徐可瑩,是一個小康家庭中的‘小公主’,得益於計劃生育她享受了家裡人的獨寵,當然也因為她從小就展現了自己的優秀,她各個方面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的標準。 

 父母的基因讓她擁有了美麗的外貌,她自認沒有‘四大美女’閉月羞花、沉魚落雁般的姿色,可她有幾分像林黛玉,尤其是她憂鬱的氣質,與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少了些林黛玉的哀傷。 

 她的家人也很多次感慨過她憂鬱的氣質,但她的容貌其實顯得剛毅,有花木蘭之姿,不然她與林黛玉就有十分的相似了。 

 這是有些矛盾的,徐可瑩自己是知道什麼原因導致的,她總是會幻想那個堅持的自己,或許不會有任何憂鬱的氣質,她會像太陽一樣熱烈,可是現在的她只能像林黛玉一般憂鬱,如冷清的月色。 

 本應熱烈的她終究是敵不過現實的寒冷,越是熱烈的過去,越是造就憂鬱的現在。 

 容貌只是她最不重要的優點,對於他人來說她的學習成績才是她最大的優點,一路升學,她的成績就沒出過學校前三,最後也是順利考進第一學府——山河大學。 

 她還有很多優點,就比如她幾乎沒有叛逆期,也沒做過任何讓長輩、老師失望的事情,她不是那種被強迫的,只是她認為沒必要而已。 

 或許早熟才是她最大的優點,不然她的成績不會一直這麼穩定。 

 出生於千禧年的她,據說出生在一場大雪中,還是麟州市數十年來最大的暴雪,她還聽說那場大雪帶走了不少人命。 

 她無法想象那場暴雪是怎樣的恐怖,為什麼可以帶走一個個人的生命,或許只有她親自經歷過了,才知道雪不止是美麗的。 

 她在那場暴雪中降生,有人卻在暴雪中死去。她的家人會為了她的出生高興慶祝,有人卻在暴雪之下哀傷。 

 自從她知道自己出生的那場暴雪帶走了很多生命之後,她就不再希望下雪了,雪景在她眼中也不再聖潔美麗。 

 其實這跟她沒有什麼聯繫,就算她不出生,那些人也會死,但她總能感覺到一種哀傷,就好像那些人的哀傷通過暴雪傳遞給了她。 

 尤其是在下雪的時候,那種感覺尤為清晰,她想不明白為什麼,或許只能歸為人類的同理心吧,但她覺得沒有這麼簡單,但她實在想不到更合理的原因。 

 她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外公外婆又只有她這一個孫女,在過去的二十三年裡,她受盡了所有的寵愛。 

 她感謝這一切,幼時她以為所有人都一樣,可在她長大的歷程中,她沒遇到過像她一樣受盡寵愛的人,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有愛人的能力,她很幸運,不但遇到了會愛她的家人,她也有能力感受和反饋這些愛。 

 當然作為家庭唯一的中心,在學習上也受盡了苦頭,在接受所有人愛的同時,也肩負了他們的期望。 

 不過她自己並不排斥學習,不然叛逆家庭是少不了的,她身邊同學就有負壓過載的例子。 

 她很早就清楚的認識到,學習是人類最強大的武器,所以她一直努力學習,總是超出家人的期望,這樣家人的疼愛反而更多了。 

 而且她的父母只要求她認真學習,其實並沒有為她制定某種未來,而是把未來的選擇權交給她自己。 

 她的父親說過:“學習只是為了拿到選擇的權利,所以我會要求你努力學習,甚至不惜用高壓的方式。 

 但選擇的權利是屬於你的,沒有人可以強迫你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未來,沒有人。” 

 她還記得父親說話時的表情,沒有平常的溫和,只有他作為老師的嚴肅,或許還有一種堅定,這讓她印象深刻,她經常會想起這一幕,尤其是在做選擇時。 

 後來她才明白父親的言語中還有一種感情——不甘心,當她明白的那一刻,也是她不甘心產生的時刻。 

 那一刻一種巨大的悲哀席捲而來,其中還夾雜著些許絕望,她抑制不住自己,眼淚不斷湧出,當時老師和同學們都嚇了一跳,連忙安慰她。 

 那堂歷史課她只上了一半,另一半她在廁所裡一直哭,根本停不下來,那時,她第一次埋怨了自己的父親,他不應該把他的不甘心傳給她,可她已經放不下了。 

 那時她從‘花木蘭’變成了‘林黛玉’,生活什麼也沒改變,只是她變了。 

 在高三決定未來命運的時候,她逃避了,她選擇了學習繪畫,中國畫專業。父親遵守了他說的話,母親勸過幾次也沒再勸,因為外公外婆都支持她,當然不是因為國畫有什麼寬廣的未來,只是她選了而已,就是這麼簡單。 

 之所以選擇國畫專業,也是受父親的薰陶。父親有很多古畫的鑑賞冊,也收藏了不少古畫,他很喜歡這種富有意境的藝術作品,其實不止是古畫,一些字帖、瓷器之類的父親都有收藏。 

 不過大多都是假的,是仿品,畢竟父親買這些東西不是為了真假,只是喜歡而已,更何況她家也沒有財力收藏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