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詛咒 作品

第47章 大周朝政時局

 大週中期開始,相權逐漸膨脹,皇帝不得不開始對其加以限制和削弱。直到武帝時期,武帝通過由心腹近臣組成“中朝”來分割相權。將大周的權力中心從外朝轉移到內朝,逐漸架空了相權,導致曾經起著“助理萬機”作用的丞相,此時幾乎成為了陪襯。不僅如此,漢武帝時期開始重視任用原本作為皇帝私人秘書的“尚書”,處理重要政務,尚書曹隨之崛起。 

 到了大週中後期,丞相的職位已被“三公”取代。丞相改為大司徒,大司徒加上大司馬和史大夫合稱“三公”,這就是“三公並相”制度。 

 然而,在大周后期,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崛起於武帝時期的尚書曹,至此時已具有重要地位和權力。它成功奪取了三公的權利成為實際的宰相部門,三公幾乎成為虛設。雖置三公,事歸“中朝”,朝廷機構中設尚書檯,總攬行政權柄,丞相(大司徒)一職變成徒有其所的空街。然而尚書權重職卑,更方便皇帝將權力更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歐,這些改動為大周的發展埋下隱患——為大週末期外戚、宦官擴展勢力,干預朝政提供了條件。 

 大週末期,宦官專權外戚干政。宦官專權初始於靈帝時期。靈帝十歲即位,因為靈帝登基時年紀過小,他自己無法處理國家大事,所以國政往往掌握在太后手中,而太后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面。 

 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然而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 

 外戚亂政,宦官當權,輪流進行。這導致靈帝之後的大周皇帝都是幼年登基,最大的和帝也不過十五歲,最小的殤帝登基時不過百日。外戚和宦官當權之後都忽悠皇帝,讓其沉迷於遊樂之中。 

 大周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和帝消滅外戚黃梁集團之後。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外戚專權多是憑藉充任侍中,以至大將軍錄尚書事等內朝官職而得逞的。侍中有權審察尚書秦事,能夠和尚書一樣秉持朝政。當然,根本上還在於在臨朝的太后,而外戚以皇帝的外家操縱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