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告 作品

第四十二章 兵事有這麼難?【求追讀】

 曹操和皇甫嵩書信往來,便指出董卓若有三路援兵,當有兩路沿河西走廊,往東南方向的洛陽來。

 還有一路,有可能從北線,穿羌氐部族區。

 最終進入幷州,轉而南下。

 當然,董卓的兵馬能保持隱晦,長途奔襲,和各地的亂象有關。

 王朝末年,地方州郡已出現隱然割據的跡象,叛亂不斷,一年當中有時會出現多起叛軍。

 中央的權力,衰弱到極致。

 很多邊疆大吏,都有觀望的心思。

 各地防線,本身就爛成篩子了。

 不然董卓的援軍再厲害,也別想隱匿靠近洛陽。

 曹操和張遼的交談,充分展現出兩人在軍事上的天賦,認知,聊得十分投契。

 兩人在地上寫寫畫畫,整個侍衛隊伍,車駕都隨之停下等候。

 張遼盡舒所長,曹操偶爾從旁點撥,卻能直擊要害。

 張遼越談,心裡越是如潮汐般起伏悸動。

 這位西園軍上軍校尉,比他預料的要厲害的多得多。

 張遼在軍事,用兵上的天賦,鮮少服人,包括丁原,呂布。

 但他和曹操交談,卻是被其博學善辯,隨口引用諸多兵家戰法,旁徵博引的見解所吸引。

 兩人在地面,你來我往的用石子描畫,闡述觀點。

 這在兵家被稱作廟算,以推演來研判敵我形勢。

 張遼聊了一會,有種越說越上癮的感覺。

 “好了,以後有機會再談,今日就到這。”

 曹操看出張遼還在興頭上,但正好戛然而止。

 往地裡下種子,要種的恰到好處,才容易發芽。種的深了淺了,都不合適。

 張遼感覺沒聊透,可主動權在曹操手裡,他認為正好。

 “洛陽城內,局勢多變。文遠你若遇疑難不決之事,可來找我,我會傾力相助。”

 曹操話罷便轉身登車。

 車駕呼嘯,轉眼就走的遠了。

 張遼執禮相送,思索著剛才的交談,只覺回味無窮。

 “文遠,剛才看你和曹上軍,談的熱切,你們說什麼了,如此相投。”

 稍遠處,甄御為首的一眾人,始終沒走,靠了過來。

 他們找張遼是有其他事。

 “我和曹上軍,代入皇甫將軍和董卓兩方,預判彼此的行進路線,及如何用兵。”張遼坦然道。

 甄御:“皇甫將軍確是厲害,若非他出手,董卓援軍來到洛陽,後果不堪設想。

 我與朝中多人談論,連崔太尉也說,除非是皇甫將軍,否則想判斷董卓援軍的路線,難度太大了。”

 張遼:“從涼州到洛陽,能走的路徑很多,但要在兵事上做預判,也沒你們說的那麼難!”

 “曹上軍和我…算了,說了你們也不通兵事。”

 張遼和曹操談過,覺得和甄家眾人再聊,味同嚼蠟,施了一禮,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