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告 作品

第四十二章 兵事有這麼難?【求追讀】

 曹操往前走,典韋,蕭項,包括張遼,隨在側後方稍許。

 其他親衛散開,擔任警戒。

 虞妃乘坐的馬車,也跟著慢悠悠的隨行。

 “董卓的援兵,昨日被皇甫將軍統兵阻擊,你可知道?”曹操問。

 張遼答:“上午太后宣佈,眾臣皆知。我和甄家幾人碰上,剛才還在說此事。”

 曹操:“若你有機會領兵,會如何阻擊董卓?”

 張遼這人信奉強權就是公理。

 這和他少時的經歷有關,他渴望擁有強大的力量。

 曹操跟他說話,從其最感興趣的用兵,掌控強大武力上切入。

 且不動聲色的把張遼拉到了和董卓對立的層面,來考慮問題。

 張遼隨著曹操的思路,考慮道:“若我領兵,會針對涼州人善騎縱,又急著趕到洛陽的心態,來選擇地點阻擊。最好能在他們的疾行中,突然殺出,以鋒矢陣雙線合擊,打其薄弱處。”

 “然後來回撕扯裂陣,潰其全軍。”

 這是名將的思維碰撞。

 曹操之前看行軍圖,隔空做出判斷,就如同皇甫嵩在現場指揮一樣。

 此刻的張遼,意思大抵相同。

 他說打擊涼州軍薄弱處,指的是對方拉開兵馬趕路,隊形會不可避免的往橫向擴散,而縱向薄弱,就有了出兵打穿透的機會。

 張遼的用兵,對敵,對我都更殘酷。

 但打突襲阻擊戰,用兵衝擊側翼,出手搶佔先機的方式,和曹操,皇甫嵩的見解基本一致。

 曹操又問:“若董卓多路援軍來洛陽,而我兵馬不多,當如何?”

 “不能正面潰敵,更要打埋伏。涼州兵馬,來我中原之地,先失地利。”

 張遼侃侃而談:“他們遠道行軍,若是我,就在扶風郡,蟄伏以待。”

 曹操停下腳步,拾起一顆小石子,在地面隨手勾畫了幾筆,傳神的表達出張遼所說扶風郡的地理。

 畫完把石子遞給張遼。

 張遼也跟著蹲下,用石子畫出自己的意圖:

 “董卓在涼州再有影響力,願意隨他千里迢迢,出兵殺到洛陽的人馬,現階段也不會太多。”

 “最多分成三路,我判斷,其中兩路會走扶風郡,另一路可能更隱晦。”

 曹操道:“你是想說,董卓的最後一路兵馬,會從涼州北進。而後從北線入幷州,轉而南下,直奔洛陽?”

 張遼目光一亮:“上軍是知兵之人,判斷精準。遼之拙見,與上軍相同。”

 涼州就是河西走廊那片,也就是武威郡。

 漢武帝時才打下來,設郡。

 從其所在位置往北,要經過羌、氐等族的區域。

 在別人看來,穿過遊牧部族領地行軍,困難重重。

 但董卓的人可以。

 他和一些羌、氐部族首領交好,借道而行,隱秘且能長驅直入,非常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