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與土豬 作品

第31章 大宋的三級機構

 陳留縣常平倉的這類職能是弱化了的,原因就是在於這裡的非官方資本太發達,楊元奇懂了,他這還真是一個閒職。

 當楊元奇認真查詢以前的資料,他又不得不承認對於青苗法,如果實行得當,對官家和民眾是有利的,這恰恰是士大夫作為一個群體,最不能接受的,因為它完全把士大夫自身的利益踢在一邊了,在一個地方士大夫家族往往代表著最大的民間資本。而且關於實行得當,楊元奇覺得的確很難達到,這很大程度取決於在位官員們的道德。一旦涉及利益,道德的底線會慢慢拉低,這是毫無疑問的。

 楊元奇甚至有點自己的想法,常平倉更應該是一個監督機構,規定一些借貸的基本底限,但借貸本身常平倉無需過多參與,就交給民間資本。那會讓常平倉的職能更單一點,更好執行。

 楊元奇只能徒呼奈何,也是知道這不是現在的他能置喙的。楊元奇也不認為自己有這個治政能力,這太需要一個群體共同推進了。

 楊元奇感激他老師蘇軾給他的一封信,對於他這個任職,蘇軾說得最多的每一個職位的存在有它的道理,既然做了這事,那就一定要去了解和掌握這個職位的用途和內裡的政治意味,那是一種歷練一種成長。

 正是因為這個,他正兒八經的去研討這個職位有些什麼東西。楊元奇覺得要是回去蘇軾問他這事,他答一個存糧放糧,估計能被他打出來。

 ……

 李清照和楊垣怡在去朱仙鎮的路上,李清照就說:“你哥好像挺認真啊,不像平常的他。”這是她真正意義接觸到楊元奇的另外一面。

 楊垣怡道:“嗨,能在戰場上活下來立下功勳,就不能小看了他的。”李清照深以為然,那其實才是最危險的職位。

 李清照有點動心了,這樣的楊元奇不僅像個大哥哥,更有點她父親的感覺。李清照一直覺得他父親對於太學博士這個職位,非常專注。專注這種東西對於一個見過世面的女子很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