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與土豬 作品

第139章 蘇軾離開了

 開封城外,古亭邊。

 風蕭蕭兮易水寒,蘇軾再一次踏上他的貶謫之路,那是他心心念唸的杭州。

 從被貶謫的地方和官職就能看出黨團的意義,新黨被打趴,所以他們的貶謫要多慘有多慘。

 蘇軾這種舊黨人物,朝中整個群體還在,他的貶謫就溫情很多,當然,這裡面也有高太后的捨不得,頂撞歸頂撞,喜歡就是喜歡,不頂撞還不是蘇軾了。範純仁被貶謫去太原時候也是如此。

 蘇軾是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兩個職位放在一起,他連薪水都沒降,大宋朝不是以你最高職位給薪水的,是以你多少頭銜累加薪水的。這種人跑去杭州想好好在地方乾點事,周邊很難有人掣肘。

 蘇軾對楊元奇這個送行就非常滿意,因為他拉來的人太合心意了,潘金蓮、封宜奴,順便還拉了個李清照。

 楊元奇最後悔是怎麼留他這段時間幹啥,還把朝堂另外一幫大爺得罪了一輪,走得有點狼狽。他自請外出多好?那才是豁達。

 賈易在離京前幾乎要了蘇軾的命,他給蘇軾打上個標籤“蜀黨”黨團領袖,不管你有沒有,這個標籤一傳出去,很難摘掉,這讓蘇軾非常傷。tmd,大家都是被貶,憑什麼你還去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幾乎要做土皇帝。(新舊黨只是一種說法,沒有真正明說他們是黨團,蜀黨這個卻是明明白白被人貼上去了,這在當時黨團是一種忌諱。文人嘛,還是要點臉,但這點臉也就到此為止。)

 這個時候太好處理蘇軾了,趕緊踢出去。少了一個大嘴巴,大家也好辦事。

 蘇軾也沒閒著,還留下一份奏章,關於黨同伐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事真不能這麼幹。蘇軾的大才就在於此,唐宋八大家不是指詩詞,而是文章。走了還不忘留點東西給人添堵,這玩意可是極有可能留存後世的。有才華的人從來就是這麼任性!

 楊元奇本來準備好了一首詞,想來個應景,好歹蘇軾要走了,自己在給首詞留段佳話掙點名聲,但真到送行時候,發現根本不是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