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殺神白起,開啟“清理”模式的兵家傳人

 我利用趙人急於求戰的心態,採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戰法。

 前沿部隊佯敗後撤,將趙軍引進埋伏圈;從側翼派出奇兵,繞到趙軍背後,奇襲百里石長城,切斷趙軍與後方聯繫。等到袋子形成,趙括想要突圍已經是不可能了。

 王親自到河內郡督戰,徵調秦國十五歲以上男子全部應戰,傾全國之力與趙作戰,國戰靠得是全國之力,沒有大王這種魄力,想贏也很艱難。

 趙軍被我截成三段,首尾難顧,再加上斷糧時長,軍心動搖。趙括這時候想率精兵突圍,死是他對趙國最後的交待。

 趙括一死,四十萬趙兵投降。四十萬張餓壞的嘴,一旦吃飽又會怎麼樣?一旦交給廉頗這樣的名將帶領又會怎樣?坑殺勢在必行。

 這些事情,其他人可以不想,王應該想到了,作為臣子,不能什麼都要王去揹負,四十萬人不是小數字,但我背的起。

 四十萬青壯年沒了,舉國老弱婦孺的趙,上下已經被殺到膽寒,這個時候只要趁勝出擊,趙國必亡。

 不知是丞相范雎怕我威脅到他的地位,還是王怕我手上掌控了舉國之兵,突然答應了韓、趙割地求和。

 只是答應的割地,趙國突然又不給了。我能理解王在收到消息後的憤怒,但不贊同他馬上攻打趙國的行動。長平之戰後各國兔死狐悲,勢必緊緊聯合在一起,我們要面對的不是趙,而是摒棄私心的聯軍。

 面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領兵,王是真的生氣了吧。

 王齕也好,王陵也罷,都輸了。他們贏,我能活,他們輸,我卻要到頭了。

 我這一生大小七十餘戰,從無敗績,但殺人者,人恆殺之,王只是賜劍一把,我就不得不引頸受戮,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