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殺神白起,開啟“清理”模式的兵家傳人

 公元前279年,王要打楚國,所以我從武關伐楚。楚懷王死後,楚國就是沒有骨頭的空殼子,打楚國就是長驅直入,我人能走多快,仗就能打多快。先奪取鄧,然後引西山長谷水入長渠,水淹鄢城,攻佔西陵。

 第二年,我採取大穿插,繞到楚軍背後,大破楚軍,順道把楚國郢都拿下了,然後乘勝向東進兵至竟陵、安陸,向南攻到洞庭湖等地方。

 我因為能夠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而被封武安君。

 人傻不可怕,掌權的人傻才可怕。

 韓魏都被打的快斷氣了,魏國還和趙國一起攻打韓的華陽城,這不是變相送人頭嗎?

 我和魏冉、客卿胡陽率軍救援。以日行百里的速度長途奔襲,突然出現在華陽的戰場上,擄獲趙、魏大將,斬首十三萬。又打敗來援的趙將賈偃,溺斃趙卒二萬人。魏國被逼獻上南陽求和,這件事情算是結束。

 有人會好奇,既然這麼能打,為什麼不乾脆滅了這些國家呢?有這種想法也正常,沒有真正掌權確實很難理解。

 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奪城容易滅國難。你要應對聯軍反抗,要應對糧草運輸,要應對自身損失後的補給。最佳的方法就是攻城略地,消化吸收,再攻城略地,再消化吸收,直到形成絕對性優勢。

 公元前264年,我攻打韓國陘城,連下五城,斬首五萬。第二年又攻佔韓國南陽等地,切斷了韓國上黨郡與其南半部的聯繫,奪取上黨。

 在野王被我攻下後,上黨就是飛地,他們想管手也夠不上,韓桓惠王要獻上黨求和,他是個聰明人。可惜馮亭沒明白上級意圖,寧願選擇投降趙國,可惜趙孝成王太貪心,居然接受了這燙手山芋,秦趙之戰不可避免。

 長平之戰,廉頗硬是擋住了王齕三年,秦軍死傷慘重。不過趙畢竟國力有限,糧草不繼,他們請求齊國救濟糧草,這個時候齊國不插你一刀就不錯了,肯定不會同意的。

 這一戰的關鍵還在廉頗,這位老將確實令人佩服,可惜擋我們路了。稍微散步點謠言,做點小動作一離間,趙括代替了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