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無奈 作品

第164章 復興之策

 聽到楊英這樸實卻又如同玄幻的想法,冼老夫人身體僵硬了一下,彷彿被電擊到了一樣,眼中更是迸發出縷縷精光。 

 還不等冼老夫人發問,楊英又繼續道:“嶺南的許多部落,一直覺得中原之地如何富足,都想去劫奪,佔為己有,殊不知中原之地的繁華,也是經過一代代先輩建設起來的。 

 我來到嶺南這段時日,也仔細觀察過嶺南的地貌,雖然山高水長,路途崎嶇,但是山清水秀,物資豐富,只要加以合理的國策以及幫扶,十幾年的時間足夠將嶺南煥然一新了。” 

 楊英這話徹底說到了冼老夫人的心坎之上了,她為何寧願幾十年的時光都用在治理嶺南之上,不就是因為對嶺南土地的熱愛嘛。 

 一直以來,遇到的每個人都說嶺南貧弱,乃窮山惡水之地,都想著要逃離,卻沒有人想著建設。 

 就如同她所在的羅州一樣,她剛到的時候規模也僅僅如同小鎮,可是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不也頗具繁華之氣了嗎? 

 所以,在這觀點上,她和楊英倒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復貧者無所困,而急求名者皆為久矣。” 

 單從這觀點來看,冼老夫人對楊英更是刮目相看了。 

 不過,對於楊英說的想要改變嶺南目前貧窮落後的困境,卻保持著懷疑態度。 

 於是試探性問道:“不知道殿下說的,十幾年能夠改變嶺南的策略具體為何啊?” 

 聽到冼老夫人這麼問,楊英心中一笑,得虧來的路上確實想過這個問題,備過文案的,不然現在要是被冼老夫人問住,答不上來,那就成了信口雌黃之徒了。 

 “晚輩以為,想要改變嶺南的現狀,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楊英略作沉思,並把這幾天想到的,要怎麼改變嶺南的思路說了一番。 

 第一,在古代,別的先不說,能吃飽不被餓死,就是一個大大的難題。 

 所以楊英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到的不僅僅是嶺南之地,同樣的也想到了以後才能不讓大隋的子民吃飽喝足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