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連三月 作品

第116章 印度底層的悲慘生活

 讓這些本土官員輔助處理,不到半個月全部整合完畢。

 貴族和官員貪汙的土地和財富令人髮指,他們佔據了這片土地八成了資源,他們過得越來越滋潤、富足,老百姓越來越窮。

 根本就不把這些百姓當人看,大明朝的官員世坤和他們相比,根本就不夠看的。

 種姓制度是一個滅絕百姓亡國的制度,是殘暴統治這些百姓的暴政。

 朱標把種姓制度寫在大明律裡,敢施行、傳播者誅殺九族,總之敢碰他就是死。

 慢慢入了四月,四月的南印度恆河平原還是非常炎熱的,很多地方都發生了饑荒和乾旱。

 這導致大量的百姓死去,馬政也是無能為力,因為他不可能把剩餘的軍糧全部分發給百姓。

 只能不斷的從東南亞各個行省調運糧食,使這些百姓度過這一劫難。

 雖然解放了這些百姓和奴隸,但是休養生息不是幾年時間就能解決的。

 幸運的是,剩下的國王都是開城投降的,沒有損壞太多的房屋和良田。

 下一場秋收也能收取不少的糧食。

 但是面對官員不夠用的問題,暫時是無法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馬政想出來一個主意。

 “朱標,大明朝的胥吏世家大族不是多得很嗎?還有大量的流放官員、落榜官員、下獄官員,但是能用不是,至少比這些印度官員好使用多了。”

 “這些印度子民太懶,也太笨蛋和野蠻,簡直和土著沒啥區別,只害怕你拿著刀來威懾他。”

 “一句話就是沒啥文化,京師那些官員一個個不是說教化四方嗎!乾脆把他們全部拉過來好了。”

 “讓他們也為大明朝開疆擴土做出一點貢獻,傳播大明朝的文化,只有文化同化他們,這片土地才能永遠屬於大明朝的。”

 朱標聽完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

 “就依舅舅所言,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於是,朱標讓藍玉的兒子藍田率領三千水師,帶著搜刮的寶藏返回京師,告知這裡的戰況。

 洪武十六年六月,藍田副將軍帶著三千水師和寶物、美女、奴隸帶回京師。

 航行了三個月,藍田一行人,終於抵達了京師應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