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昀 作品

第 96 章 番外四海行醫之遇...

 當他對皇帝動了殺心後,他下場只有一個字:死。

 但裴沐珩卻留了他的性命,且對外聲稱他已自戕身亡,讓他脫離苦海。

 裴循有一日忍不住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那高山仰止般的男子,負手立在廊廡,獨對明月,這樣回他,

 “十二叔這輩子寓於宮牆,看到的永遠只是金殿之上那一抹金暉,卻從未俯身瞅一瞅人間煙火,實在遺憾,待十二叔去瞧一瞧這人間康衢煙月,方知何為權,何為官,何為天子,何為江山社稷!”

 裴循漸漸將崩塌的信念給拾起,慢慢走出京城。

 十二王府早已遣散,唯有一貫服侍他長大的老僕不離不棄。

 老僕就這麼推著雙腿殘廢的他,沿著通州水岸,一路走走停停至揚州。

 養了好些年,裴循身子已無大礙,唯獨雙腿每到寒冬臘月便疼得厲害,裴循絲毫不在意,不叫老僕費心,只道自己活一日算一日,老僕不忍他一身悽苦,總想著叫他平平安安度過餘生。

 眼看老僕年齡大了,為此憂心忡忡,裴循最終答應他求醫,這不耗了半月從揚州渡江來到金陵,又費了功夫打聽到段老醫士的所在,主僕二人匆忙趕來。

 來都來了,裴循只得點頭應下。

 老僕推著輪椅來到醫館前,年輕的大夫眼瞅著只剩下最後一人,乾脆親自幫忙將人推了進來。

 天色未暗,斜暉脈脈,醫館開間敞亮,入口處擺著一張櫃檯,櫃檯後整整一面牆布著密密麻麻的藥櫃,斜陽透過三面大窗射進來,屋內明亮而闊氣,徐雲棲便坐在東牆下一張長案,面前正有一老嫗看病,眼看方子已開好,小唐領著老嫗去抓藥,徐雲棲淨了淨手準備喝茶,一抬眼就看到了輪椅上的裴循。

 雲棲已不記得多少年沒見過裴循,似乎自從宮變那晚就再也沒碰過面。

 裴循模樣自然是大變,沒有中宮嫡子的尊貴鍍身,備受病痛折磨的他形容與任何一位平民百姓沒有太多區別,唯一不同的大約是嵌在眸眼深處的那抹清越。

 他笑起來,依然有一份清朗之氣。

 “雲棲,沒想到在這裡遇見你。”

 裴循一如既往笑容溫和,只是眉梢間殘存一些苦澀,這抹苦澀當然與情愛無關,是這一生跌宕起伏的際遇刻在骨子裡的悲傖。

 比起他,雲棲幾乎沒怎麼變。

 模樣還是那麼溫軟漂亮,眼神含著經風吹雨淋始終不褪的堅韌寧和。

 內心到底有多強大,方能讓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的女子,始終如一。

 徐雲棲愣了一會兒,頷首示意,隨後將目光落在他雙腿,“您是看病嗎?”

 老僕自然認出徐雲棲,愕然了好一陣,心想那徐雲棲有神醫之名,當年十二王腿疾便是她治好的,今日碰巧在這裡遇見她,算是緣分,趕忙往前施禮,將裴循的症狀事無鉅細稟明。

 徐雲棲認真聽了,喚來小唐將裴循推去內室。

 小唐和老僕合力將裴循抬至長塌上,徐雲棲一面給裴循把脈,一面吩咐小唐去查看裴循的傷腿,兩刻鐘後徐雲棲開好方子,囑咐老僕,

 “拿這個方子去取藥,每三日熬藥浸浴,至微微出汗打止,三月後若有好轉,次數給減至七日一次,半年後來醫館複診。”

 “此外,我這裡有一藥酒,你拿回去,時不時給他喝上一盅,能驅寒活血。”

 老僕感激涕零接下了。

 隨後老僕去外頭購藥,徐雲棲指導小唐給裴循施針。

 半個時辰後收針。

 徐雲棲瞧了一眼黝黑的天色,問裴循道,“您今晚要不要歇在醫館?”

 裴循拭了拭額尖細汗搖頭客氣道,“不必了。”

 徐雲棲也沒有挽留,裴循看來是不打算見裴沐珩,而裴沐珩若是想見他,自然有法子,徐雲棲從不隨意插手旁人的事。

 少頃,小唐重新將裴循扶回輪椅,二人目送裴循遠去。

 餘光那一抹清絕的身影慢慢消融在燈火裡,裴循閉了閉眼,始終沒有回頭。

 走了很遠,老僕見他一言未發,含著淚問,“您心裡還想著她嗎?”

 裴循茫然望著前方,遠處漁火閃爍,暗山伏臥,層層疊疊的星辰鋪在浩瀚的蒼穹,人在這一片星空下,顯得無比渺小。

 裴循心裡空茫茫的一片。

 遇見她,喜歡過她,是寂寥人生裡唯一的一絲慰藉。

 半年後,裴循疼痛果然減輕,平安渡過凜冽寒冬,一日春暖花開,裴循在金陵郊外一處魚塘垂釣,偶然遇見一人。

 那人身長八尺,姿容偉儀,舉止投足很有大將之風。

 “兄弟,你也垂釣呀,兄弟你眼光很毒辣,曉得這魚塘裡餵了一池好魚不是?”

 那人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衫,從容拎著一隻小簍子,來到他身旁坐下。

 而裴循聽到這道嗓音,狠狠愣了下。

 “怎麼不說話?”

 那人

轉過眸來,濃眉大眼,輪廓深邃,年齡在五十歲出頭,頗有淵渟大氣之相。

 裴循定定看著他,心情複雜回道,“曲都督,別來無恙。”

 曲維真愣是驚了好半晌,才認出坐在輪椅之人是當年赫赫有名的十二王裴循。

 “您怎麼在這?”

 曲維真早聞裴循已身隕,絕沒料到在這荒山野嶺的魚塘撞上他。

 裴循也不隱瞞,將當年之事一五一十告訴他。

 曲維真是極為大度之人,絲毫沒介意當初裴循算計過他,反而是一臉遇見故交的興奮,

 “好啊好啊,您既然到了我的地盤,我少不得要做一回東道主,帶您見識見識江南風光。”

 曲維真拂開老僕,親自推著裴循沿著山堤往前方山坡走。

 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二人來到一處不高不矮的山坡,腳下連田阡陌,稻苗菜花一望無際。

 這些年大晉國威遠撥,不少西洋人來中原做生意,其中最受青睞的便是絲綢,為了致富江南,充盈國庫,裴沐珩給曲維真下了一道指令,讓他在不減少糧產的前提下,廣植桑樹,增加生絲產量,為此曲維真招來不少老民農匠,夙興夜寐,籌謀此事。

 生絲價高,不少農戶願意改稻為桑,主動去縣衙申請種絲,那麼麻煩又來了,江南是魚米之鄉,承擔著大晉軍糧與京城官糧的重任,如何最大程度保證農產。

 曲維真一面告訴裴循,如今江南百姓躍躍欲試,一心致富全力制絲,場面熱火朝天,一面又為糧食一事犯愁。

 裴循聽入了神,他飽讀詩書,也研習過不少農書及貨殖列傳,頓生興趣,

 “我來幫幫你。”

 從來錦衣玉食的貴公子,一頭扎入田間,穿著粗衣布衫,與深山老農探討稻苗生長,除蟲施藥之類,通過不同田畝的試驗,以期尋到最合理的種植密度,除此之外,又嘗試輪植間植,提高桑絲產量。

 起先只是想還曲維真一個人情,漸漸的,他常日與那些稻農混跡一處,睡著人家數楹茅舍,吃著親手種植的果蔬,覺出幾分世外田園的樂趣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這裡深切感受到朝廷一道不起眼的律令對普通百姓的影響。

 某一個午後,剛下了一場大雨,裴循在農田勞作半日,正在屋簷下歇晌,剛眯了一會兒,門拴忽然被人拍開,跨進來一道顫顫巍巍的身影。

 “十二爺,您快去勸勸,六嬸子她老人家要投井!”

 裴循臉色一變,連忙從躺椅上坐起,“出什麼事了?”

 老僕與他收留的一名喚絳兒的孤兒,趕忙攙著他坐上輪椅,將他往外推。

 那婦人一面跟從一面拂淚道,

 “半個時辰前,朝廷發佈了徵兵文書,說那韃靼子要南下了,每家每戶要出壯丁,五個兒子出兩人,三個出一人出半口糧,兩個兒子出一人.可憐六嬸子膝下三個兒子,老大腿不好不能出征,老二剛娶媳婦,是家裡頂樑柱,老三年紀方才十六,還是個半大小子,讓誰去六嬸心裡都是剜肉般疼,這不,老人家受不住,揚言要投井一死百了。”

 裴循聞言面色鐵青,那六嬸是村裡有名的寡婦,人很和善,也很能幹,他初來乍到,穿得便是六嬸做的衣裳,眼下又如何忍心看她尋死,他催著絳兒道,

 “你快些去六嬸家,告訴她切莫衝動,我來想辦法。”

 絳兒應聲離去。

 片刻,裴循趕到村尾一凹口處,這裡有一排農舍,前坪後院,環山依水,正是六嬸子家。

 門前圍滿了百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勸解六嬸,六嬸一屁股坐在井蓋上,哭得震天撼地。

 這些年裴循駐紮在劉家村,腦子聰明,做事公允,儼然成了當地有名的鄉紳,百姓都很信服他,瞧見他輪椅被推來,紛紛讓開路。

 裴循上前瞭解情形,里正也在場,朝廷律令在此,誰也不敢違拗,國不可一日無兵,裴循曾身在中樞,明白這個道理,他不會跟朝廷為對,況且裴沐珩執政以來,政治清明,這條律令也無不妥之處。

 可憐的就是六嬸家情形不好。

 老大擦了擦淚,語氣堅決,“我去,我腿雖有不便,早些年跟人走過鏢師,上陣殺敵也不差。”

 裴循搖頭,“你腿有傷,不符合朝廷法度,衙門不會收你。”

 老二聞言咬了咬牙起身,“還是我去.”

 他話未說完,身後新婚妻子拽著他衣裳哭道,“咱們還沒孩子,我還沒給劉家留個後呢,你這一去萬一出事怎麼辦?”

 六嬸子也哭道,“你是家裡頂樑柱,這一家幾口人全靠你養著,你走了,咱們喝西北風嗎?”

 最後是那個十六歲的少子,從樹上跳下來,露出個憨憨笑容,

 “大哥腿不便,二哥要養家,自然是我這個弟弟挺身而出,為朝廷征戰。”

 自古老母疼么兒,六嬸子亦是如此,她扭身一巴掌呼在小兒子臉上,“你才多大,去不是送死嗎?”

 這話一落,村裡人哭成一片。

 裴循看

著眼前這一幕,視線漸漸模糊。

 過去掛在嘴邊的江山社稷,天下蒼生,終於幻化成眼前一張張活生生的面孔,一行行離人淚。

 沒有那泱泱百姓,浩瀚人煙,又何來高臺廣廈,金殿朝官?

 那一瞬他忽然感受到了為人,為官的使命。

 六嬸子痛苦的不是兒子必須出征,而是不知該選哪一個。

 這種殘忍的事由他來做。

 裴循最終權衡道,

 “老三,你去吧,我曾結識一位邊將,我給他去一封信,讓他照看你,保證讓你全須全尾地回來。”

 那位十六歲的少年聞言從人群中躍了出來,眼神亮晶晶看著裴循,

 “十二叔,真的嗎?”

 裴循看著他,忽然想起當年簇擁在他周身,那群喚他十二叔的侄兒侄女們,神情恍惚,

 “是真的,我今晚便寫信。”

 離開那一日,裴循親自送他至村口,少年望著滿村的青山綠水,不捨地與裴循道別,

 “十二叔,我告訴您一個秘密,我喜歡上隔壁青龍村的秀兒,十二叔幫我盯著些,莫要讓他爹將她嫁給旁人!”

 裴循喉嚨微哽,含笑道,“你去吧,十二叔保證在三年內給你攢夠聘禮,等你回鄉便可娶她過門.”

 曾經,他為了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擇手段,將天底下所有百姓視為匍匐在他腳下襯托他乾坤在握的螻蟻。

 而如今,他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為這些百姓能留下足夠的口糧,多賣出一匹生絲,好攢錢將那心愛的姑娘迎娶回家。

 少年笑容熠熠揹著行囊漸行漸遠,嗓音被春風送來,

 “十二叔,您說話算數?”

 那道清瘦身影倚著輪椅坐在山野田間,面容朗俊依舊,

 “你十二叔何曾失信於人?”

 在他身後是一片炊煙裊裊,人間喧囂。

 作者有話要說

 還剩最後一章,可能明天,也可能是後天,反正寫完就更,兩百個紅包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