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墨 作品

第 261 章 當年的真相

 不相熟的兩家人圍著一桌吃飯,吃了不少時間才結束,飯後,張文勇把朱正毅夫妻倆叫到書房談話,對於明天的掃墓,雙方需要提前商量。

 秦安嫻沒有去書房。

 她已經明確拒絕參加,商議的事也就跟她無關。

 “媽,你看我們是回去,還是留下。”客廳裡,張慧萍跟兩個嫂子打掃完廚房與餐廳,向秦安嫻請示。

 “回去吧,你們明天還要上班。”

 秦安嫻慵懶地揮了揮手。

 “美心姐喝醉了,晚上幫不了忙,你年紀也大了,要是正毅哥他們有點什麼事,也不方便出面,要不,我跟小梅留下。”

 張強國心疼母親。

 秦安嫻看向大兒子一家,這孩子是她的第一個孩子,一直都是她最心疼的,此時見孩子知道心疼自己,她露出笑容,點了點頭。

 “你們一家留下吧,有你們在,家裡也沒那麼冷清。”

 她突然覺得家裡還是應該多些人,這樣才熱鬧,以前她喜歡跟丈夫獨處,現在思想改變了。

 “嗯。”

 張強國不知道母親的思想發生改變,見對方同意自己一家留下,就招呼妻子去收拾他們住的房間。

 張強民與張慧萍見此,沒有多說什麼,但心裡也是有點想法的。

 有想法的他們

眼見時間不早,就有點想先回去。

 然後敲了書房門。

 為了表示尊重,他們離開不僅要跟張文勇說一聲,也要跟第一次上門的朱正毅夫妻倆打招呼。

 書房裡,不管是氣氛,還是話題都不怎麼友好。

 原本父子倆只是商量明天去掃墓帶什麼,可說著說著,就說到了朱瑾心。

 朱正毅記憶裡沒有母親的印象,以前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後來知道了,肯定查過朱家,可朱家不是那麼好查的。

 當初張文勇把妻子送去梅家避禍,並沒有透露朱家的情況,梅家知道的,瞭解的,也就只有張文勇這個人。

 所以朱正毅還真沒查到多少關於朱家的信息。

 畢竟全國姓朱的人家太多了。

 查不到,但朱正毅相信張文勇最清楚,坐到書房後,聊著聊著,就說到了朱瑾心,說到了朱家,這些都是張文勇必須要交代的。

 張文勇讓朱正毅夫妻倆進書房,也早就有了回應這事的心理準備。

 沒有隱瞞,他直接說了。

 “朱家是大家族,人丁興旺,解放前資產豐厚,在親眼看到國家遭遇災難後,變賣了所有家產,投身革-命,人投身革命,財產也投入,當初一部分資產就隨著你母親嫁給我時,轉移到張家,最後做了革命經費。”

 朱正毅的雙手突然就握緊了。

 他有預感事情絕對不會這麼簡單,如果按照張文勇的說法,他母親一家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國家現在應該有朱家的名字。

 而不是默默無聞到他都查不到。

 王蔓雲一直留意著朱正毅的情緒,見丈夫的手握緊,心情也沉重起來。

 張文勇的思緒陷入了回憶。

 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家家庭一般,但他很有出息,是最早投身革命的一批人,爬過雪山,也走過草地,一直緊跟隊伍。

 等到形勢緩和,有了根據地,他就回家了。

 然後朱家找到了他,願意嫁女兒給他,作為思想先進的青年,他肯定不願意接受包辦婚姻,於是拒絕了。

 也是因為他的拒絕,朱家開始變賣家產,全家投入革命。

 兜兜轉轉,兩年後,張文勇遇到了朱瑾心。

 朱瑾心雖然是大家閨秀,但並不迂腐,此時的她正跟村裡的婦女一起納鞋底,學習著怎麼做衣服,而這些都是做給前線戰士的。

 看著朱瑾心的側臉,張文勇失神了。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朱瑾心,也因為女孩的恬靜溫柔有了失神片刻。

 最讓他沒想到的是,朱瑾心是跟家人失散了,被他家收留下來的,晚上回到家,再次見到朱瑾心,張文勇再次失神。

 張文勇的父母都喜歡朱瑾心。

 因為他們都認識朱瑾心的父母,雖然兩家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朱家從來沒有瞧不起人過,對於當地百姓也多有幫助。

 撿到朱瑾心時,張家老兩口在擔心朱家人的同時,也特別開心。

 他們打算把朱瑾心當親閨女照顧。

 然後兒子與朱瑾心見面了。

 朱瑾心雖然也是第一次見到張文勇,卻是知道這人的,也知道這人是父母給自己挑選的結婚人選。

 被拒的事她不知道。

 因為那時候她在省城上學,父母只在信裡說給她選了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叫做張文勇,是幹革-命的,家庭一般。

 如果信中沒有明確說明張文勇是幹革-命的,朱瑾心對這人絕對不會上心,也不會同意,就因為知道張文勇是幹革-命的,她同意了。

 只等父母安排兩人結婚。

 結果婚沒等到結,等到了戰亂。

 朱瑾心跟所有家人失散,最後被張家老兩口救,留在了村子裡,大半年後,見到張文勇,才發現自己陰差陽錯進入張家。

 戰亂後,她沒想過尋找‘未婚夫’。

 因為當初父母的信件後,這件事就石沉大海,什麼信息都不再有,作為女孩子,她也就沒好意思寫信問。

 但現在見到張文勇,朱瑾心怎麼都要問個明白。

 她知道父母能把張文勇的個人信息寫那麼明瞭,就說明張文勇知道婚事,所以朱瑾心當著張家父母的面問了。

 張文勇震驚又意外。

 他可以保證,他當時絕對拒絕了婚事。

 可看著朱瑾心那雙清澈的眼睛,他就意識到事情可能出了意外,來不及解釋清楚,反而先問了朱家情況,在得知整個朱家分散投身革命沒有下落,張文勇對朱瑾心產生了憐惜。

 他也就沒法再說出當初拒絕婚事的事。

 他沒說,張家父母當然就當真了。

 兒子都快三十歲了,還沒結婚,一天到晚都拿革命不成功哪有家的話兒子不在了,於是就做主兩人趕緊結婚。

 張文勇不反對,朱瑾心又覺得是父母看好的人,還是幹革-命的,她就更不會反對。

 這樁陰差陽錯的婚姻就此促成。

 可是張文勇內心是有愧的,他總覺得因為自己的各種顧忌,沒有及時把真相說出來,耽誤了朱瑾心,害了人。

 就不怎麼敢面對妻子。

 如此一來,留在家裡的時間非常少,老家淪陷前,他不得不把妻子託付給朋友照顧,這一照顧,就出了意外,他沒能再跟妻子說出真相。

 現在對朱正毅說出了真相。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不管是朱正毅、王蔓雲,還是張文勇,都沒有想過秦安嫻明天能一起去,如果她不開口,大家也是默認她不去。

 偏偏她開了口。

 這一開口,氣氛凝滯起來,大家的表情都有點不怎麼好看。

 前妻與現任,本就是天然的敵對關係,真沒有幾個氣量大得能跟著丈夫一起去掃墓,哪怕是王蔓雲,要不是懷疑張瑩瑩與周曉曉的死有問題,她也是不會去的。

 所以此時秦安嫻開口,大家都能理解。

 但也有點尷尬。

 有些事不說出出來,這就純純有點噁心人了。

 畢竟也沒有誰開口邀請不是。

 王蔓雲看著秦安嫻那張臉有點厭煩,要不是顧忌張文勇的面子,朱正毅的不容易,她有點想懟對方几句。

 朱正毅也不喜歡秦安嫻,所以他沒有看對方,而是看向張文勇。

 他更不想那麼多人去母親的墳上,記憶裡雖然沒有母親的身影,但憑直覺,他相信母親是個喜歡安靜的人。

 張文勇被朱正毅一看,老臉尷尬又有點沉,只能打圓場道:“工作重要,能不請假就不要請假,畢竟現在以促生產為關鍵。”

 也正是因為這一句話,也就取消了張家其他子女的陪同。

 他之前還打算隆重一點,帶上所有子女一起。

 “首長同志,秦同志,飯菜都做好了,可以開飯了嗎?”就在此時,一直在廚房裡忙碌的李美心走過來請示。

 廚房裡的飯菜在王蔓雲他們進門前,就做得差不多,因為兩家相認,才沒有開飯,這會又過了一個多小時,快六點了,吃晚飯也不算早。

 “開飯吧。”

 張文勇遺憾地把目光投向屋外的院子。

 他原本還想單獨跟兩個剛認的孫子多說幾句話,但看目前的形勢,應該是不可能了。

 “好的,我這就去準備。”李美心趕緊回了廚房。

 張家兩個兒媳跟張慧萍也跟著進廚房幫忙,很快,飯菜就上桌了,豐盛的飯菜帶來了濃郁的香氣,吸引了院子裡的孩子們。

 張雲丹他們早就餓了,饞了。

 聞著香氣,就知道要開飯,故事也顧不得聽了,拉著朱英盛就往家裡跑。

 另一邊,纏著朱英華學打架技巧的張振軍跟張振鋒,也急匆匆拉著剛認的大哥去洗手,然後進門坐在了餐桌前。

 張家在朱正毅他們沒來前就人口眾多,每次家庭聚會時,一桌是坐不下的,所以孩子們有單獨的一桌。

 菜跟大桌上的菜式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桌子小點。

 但不影響吃喝。

 今天多了朱家兄弟倆,張家五個小孩還算是尊重與聽話,沒有爭搶位置,而是把最好的位置讓給了兩人。

 朱英華跟弟弟對視一眼,對於這新認識的親人,好似也沒那麼排斥了。

 “小盛哥,這個好吃,醬牛肉,可香可香了,小姑姑買回家時,我們想偷偷嘗一塊都不行,必須得等到你們來。”張雲丹給朱英盛介紹她認為最好吃的菜。

 隔壁桌上的張慧萍聽到小侄女的話,非常欣慰。

 這孩子一開口,不僅表明了自己買肉的功勞,也展示了自己對朱正毅一家的態度,真是沒白疼愛這孩子。

 張慧萍滿意又開心,其他人就有點氣悶了。

 她們也做了那麼多事,一桌子飯菜都是大家忙活的,結果最大的功勞被幾乎沒幹什麼事的小姑子得去,大家心裡多少有點不得勁。

 但因為是小孩開的口,沒人好說什麼。

 秦安嫻作為女主人,只能儘量一碗水端平,“正毅,蔓雲,你們每個菜都嚐嚐,這道醬肘子是英梅做的,這道糖醋排骨是小薇做的,還有這,是……”

 王蔓雲看著熱情又親暱的秦安嫻,不得不在內心深處感嘆。

 不愧是見識過大場面的人物,這份隱忍與厚臉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了,現在大家就差撕破臉皮了,對方卻還能假裝出這份親暱與熱情。

 真是聰明與理智。

 王蔓雲瞬間覺得幸好對方之前中了藥物,要不然,按照對方的真實實力,她跟朱正毅,一定會吃不少虧。

 對方也一定會給他們找不少麻煩。

 “謝謝秦同志,我們自己來,不習慣他人夾菜。”王蔓雲腦海裡各種思考著,拒絕的動作卻不慢,及時阻止秦安嫻幫忙夾菜。

 雖然是公筷,她還是不習慣。

 她更願意自己想吃什麼就夾什麼,而不是被塞了一碗不喜歡的菜。

“好,你們自己來。”

 秦安嫻其實也只是裝裝樣子,見王蔓雲拒絕,也就放下了公筷,而是專注於自己碗裡的飯菜。

 但飯桌上也因為有了她的這番友好表現,氣氛更和諧,不至於吃頓飯還要劍拔弩張,吃得讓人胃疼。

 張文勇不是話多的人。

 朱正毅的話也不多,兩人飯桌上一般都很少說話,都是家人說什麼,他們聽著,只偶爾發表一下意見。

 今天這頓難得的團圓飯,張文勇也沒想過要說些什麼,因為他實在是不習慣在飯桌上找話題,所以開飯後,他的話就比較少了。

 他不說話,朱正毅也不多話。

 張家其他人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的用餐環境,才沒感覺到尷尬與不自在。

 大家和諧地吃著飯,但也有人偷偷打量張文勇跟朱正毅,大家都是第一次跟朱正毅吃飯,卻很容易就發現朱正毅跟張文勇偶爾的一些相同。

 長相看,朱正毅跟張文勇還真不怎麼像。

 走在大馬路上,要是不知道這兩人是父子,絕對不會有人第一時間把他們聯繫成父子,但就是這樣的兩人,在用餐時卻是有一定相同的。

 同樣的話少,同樣的不會固定一直吃最喜歡的一道菜。

 看清這一點,張強國這幾個子女內心各種酸楚與無奈。

 朱正毅跟王蔓雲兩人安靜吃飯的同時,也把眾人的神情不動聲色盡收眼底。

 兩人除了觀察張家人,更多的心思是留在李美心身上。

 李美心雖然是保姆,但此時保姆地位非常高。

 不僅能跟主家一起上桌吃飯,也非常受重視,大家說話都不會忽略與排斥對方,所以王蔓雲他們能聽到張家人跟李美心時不時的對話。

 都是些家常話,沒有任何異常。

 另一桌,氣氛就熱鬧多了。

 朱英華話少,但朱英盛話多,再加上一個得寵的張雲丹,飯桌上不僅不缺聲音,也不缺熱鬧,大家嘻嘻哈哈推杯換盞,吃得非常開心。

 這年代飯桌上有飲料,是非常難得的。

 “大哥,以後我們一定去滬市找你玩,你可要帶我們走遍整個滬市。”張振軍學著成年人的豪邁樣,舉著飲料瓶目光灼灼地看著朱英華。

 朱英華覺得幼稚,不想跟對方碰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