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墨 作品

第 66 章 乾糧分不分?

 王蔓雲他們上車時車上就有不少人,剩給他們的位置有限,她就安排了幾個孩子坐下,剩下的大人全部站著。

 搖搖晃晃間,公交車走了很久,才到下一個轉車的站點。

 王蔓雲他們並沒在站臺上遇到前兩支隊伍,可見三方已經分得越來越開。

 下一輛車來的挺快,王蔓雲他們只等了幾分鐘,車就到了。

 此時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十一點,這個時間點,車上那是一點位置都沒有,幾個孩子也只能扒著座位站著,但大家的臉上沒有頹廢,只有興奮與開心。

 車上,王蔓雲這群人太打眼了,很容易就吸引了車上其他人的注意。

 軍區大院出來的,不管是家屬,還是孩子,自然而然都會帶上軍隊的氣質,特別是一行人背上的揹包,一看就是行軍裝備。

 大家好奇地看著王蔓雲一行人,但卻沒有人主動詢問。

 多事之秋,大家都謹言慎行。

 王蔓雲他們在一路引人注目中,下午四點多,終於來到了約定的集合點,兩支先到的隊伍也已經等了他們快一個小時。

 大家都等得有點心焦。

 “咱就組織這一次,以後要是誰家再想來,那就自己來,人少反而會節約不少時間。”張舒蘭一邊擦額頭上的汗,一邊跟王蔓雲與徐大娘吐槽。

 “這不是擔心出事嗎,不然大家根本就不用離開滬市。”王蔓雲笑了起來。

 要是木柴供應沒有問題,誰還跑這裡,出來必定是要承擔風險的,她懷疑一路上大家肯定都在心裡祈禱千萬別出事。

 張舒蘭與徐大娘也笑了起來。

 然後三名臨時隊長開始清點人數,一個不少,才踏上最後一段路程。

 運氣不太好,一直沒有遇到進城的拖拉機,就連馬車都沒有遇到一輛。

 那就只能走了。

 走了一會,遇到幾個騎自行車的,這些人還都認識餘秋雁,但自行車小,只能帶一個孩子,雖說六十年代的孩子不算太金貴,但也擔心丟了。

 最終王蔓雲他們都拒絕了村民們想帶孩子先走的提意。

 王揚村的村民聽餘秋雁說這些人都是滬市軍分區大院的,是來找村民換木柴,村民們在詫異的同時也熱情萬分,更是無比佩服。

 這時期也就軍方人員敢這麼出門了。

 “雁子,我先回村跟村長說,狄亮他們幾人陪你們回村,孩子要是走累了可以坐後座上,也鬆快點。”一個跟餘秋雁差不多年紀的男人叮囑一聲,就快速踩下了腳踏。

 這麼多人去他們村,可得安排好。

 “大壯哥,叫我娘他們燒上開水,我們都渴了。”餘秋雁叮囑王大壯,別看他們一行人都帶了水,但一天了,都喝得差不多。

 “知道了。”

 王大壯的聲音遠遠傳來。

 狄亮這幾個陪同的村民見孩子們都不願意坐車,他們也不好意思騎了,乾脆下車一邊推著自行車走,一邊跟張舒蘭與大娘閒話家常。

 王蔓雲他們這群人都是軍區大院出來的,就算最小的孩子體力都不錯,走得還挺快。

 “媽,給。”

 朱英華搖了搖手裡的軍用水壺,還有點水。

 “我不渴,你自己喝。”王蔓雲也帶了一個軍用水壺的,但水在半個小時前空了。

 她也沒想到今天會這麼熱。

 都秋天了,天熱得快趕上夏天,她出了不少汗,不知不覺中,帶來的水就喝得差不多了。

 “小五,還得走差不多一個小時才能到村裡,我看大家都挺累的,要不,先歇歇腳,大家吃點東西再趕路。”餘秋雁看了一眼天色,小聲向王蔓雲提意。

 她猜測這個時間點,大家可能都餓了。

 要是現在不先墊吧一口,到了村裡就不好當眾吃了,別看他們村的名字很響亮,其實村裡挺缺糧食的,要是看見吃的,大人還忍得住,就怕小孩哭鬧。

 小孩要是真哭鬧起來,他們這些人要是一點表示都沒有,又有點埋汰軍人家屬的身份。

 但要是真給了,大家都是自帶乾糧,也沒有多餘的。

 王蔓雲聽懂了餘秋雁的暗示。

 她原本還想著到了村裡再吃東西,看來現在是不行了,她叫過身旁的蔡文斌,讓他去通知前面兩支隊伍停下先吃東西。

 剛好,他們這會走到一個山坳。

 一旁是清澈的湖水,湖邊有一大片平坦草地,可以成為休整的地方。

 蔡文斌及時把口信傳給了他媽。

 張舒蘭一聽就明白怎麼回事,趕緊暗示了一下徐大娘,然後跟陪同一起的幾個村民說道:“幾位同志,我們帶著孩子,走了一路,兩個最小的孩子有點堅持不住,想休息一會,我看這裡的風景不錯,打算停留一會。”

 “沒事,我們陪著你們等。”

 狄亮沒有領悟到張舒蘭的真意,視線掃過朱英盛,趙軍,還有徐建忠這三個小孩,熱心地停下,打算等孩子們休息好再走。

 張舒蘭:“……”

 還是王蔓雲察覺到張舒蘭這邊並沒有交涉好,帶著餘秋雁走了過道。

 “幾位大哥,天色不早,我們這有秋雁,不會迷路,你們先回去,我們晚一會就到,時間挺緊,我們明天要趕回滬市,你看你們能不能先回去幫忙問問老鄉,誰家願意換木柴,就把木柴拿到村口,雙方早點換完,大家都安心。”

 王蔓雲不打算進村。

 一是他們人太多,安排下他們,對於村裡來說肯定是負擔。

 二是他們是軍人家屬,秉承不打擾百姓的理念,不進村也是為了不擾民,再說了,他們各家都自帶了帳篷,在野外露宿一晚沒問題。

 王蔓雲的話說得直接又實在,狄亮聽懂了。

 “那行,我們先回去問問,有雁子陪同,我們也放心。”說完,狄亮就招呼另外兩個村民騎上自行車走了。

 目送幾人的背影消失在馬路盡頭,張舒蘭才讓大家原地休息,吃飯。

 一聽吃飯,大家就明白為什麼要支走那些村民了。

 憑糧票吃糧的時代,誰家都沒有多餘的糧食,大家這次出門帶的都只夠他們吃的乾糧,要是分了人,肯定就有人吃不飽。

 “都別瞎想,趕緊休息,吃東西。”

 王蔓雲見大家還在好奇地看著馬路盡頭,不得不站起來說了一句。

 大家這才一屁股坐在乾淨的草地上掏出乾糧吃了起來。

 今天這一天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車,但車上根本就沒有座位坐,站久了,跟走路一樣累,一坐下,大家算是真正得到了休息。

 王蔓雲跟幾個孩子坐在一起。

 不過當她家的乾糧蓋子一打開,蔡文斌與徐建忠就聞著味過來了。

 梅乾菜餅,就算是涼透了,香氣也能撲鼻。

 特別是梅乾菜的酸香,但凡聞到味的人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呀,我怎麼沒想到在烙餅裡放點梅乾菜,真是腦子太笨了。”張舒蘭垂涎欲滴地看著王蔓雲手裡的餅,卻沒有坐過來,這種時候,大家不適合一起吃飯。

 “嫂子,嚐嚐味道。”

 王蔓雲撕下半張餅遞給張舒蘭,另外半張打算給徐大娘,至於其他人,她就顧不過來了。

 “小云,今天各吃各的,不適合分。”

 張舒蘭拒絕了。

 徐大娘也搖頭不願意過來,反而用力咬了一口手裡的饃饃,饃饃做得幹,適合當乾糧,再夾點辣椒醬,一樣非常好吃。

 王蔓雲見周邊大家對張舒蘭的話都是一副很自然的反應,就知道不分也沒人會說什麼。

 大人們懂規矩,靠過來的蔡文斌與徐建忠還是跟朱家交換了部分手裡的食物。

 蔡文斌帶來的是饅頭,也是夾醬吃。

 不過不是辣椒醬,而是偏甜的醬,這就可以看出各家的口味了。

 王蔓雲烙的餅很薄,又酥,一口進嘴,不僅不幹,反而是滿口留香。

 幾個孩子吃得眼

睛都微微眯了起來,可見有多滿意。

 就在王蔓雲他們在湖邊休息時,狄亮幾人騎著自行車也快到村口了,到了這裡,才有人說話道:“哥,他們是故意支開我們吧?”

 狄亮沒說話,而是另外一人說道:“他們肯定是要留下吃東西,又不想分給我們,才把我們故意支走的。”

 還別說,他確實是猜對了。

 “不就是點吃的嘛,至於嗎?”第一個說話的村民有點不高興了,臉色也有點沉。

 “怎麼不至於?”

 狄亮終於說話了,看向同伴的眼神有點不對勁。

 “哥,我說錯話了。”對方道歉,然後視線一掃,就掃到了村口,不少孩子此時正在村口玩耍,一個個又黑又瘦,跟城裡的那些孩子完全不一樣。

 這下,他也沉默了,也就理解了狄亮剛剛那句話。

 王蔓雲他們在湖邊休息了十幾分鍾就出發了,吃飽喝足後,眾人的精神更好,一點疲憊都看不出。

 從湖邊到王揚村,他們比原計劃裡少走了二十分鐘。

 遠遠看到村口,也就看到了村口那群玩耍的孩子。

 不少一歲多的小孩鼻子下掛著長長的鼻涕,但他們卻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著王蔓雲一行人。

 最先回村的王大壯此時正跟村長站在一起。

 他們身後是無數木柴。

 都劈砍好的,大小長短差不多,一看就是拿出了最好的木柴。

 至於後面回村的狄亮幾人,王蔓雲他們並沒有看到人影。

 “張同志,早知道是你們軍分區需要木柴,我們早就組織人手給你們送去了。”村長熱情地跟隊伍領隊張舒蘭握手。

 軍民一家可不是一句口號。

 “老同志,現在城裡亂得很,有些公交車根本就不走,我們怎麼好意思麻煩你們送,你別過意不去,我們自己來也是一樣的。”

 張舒蘭看著老鄉們就覺得特別的親切。

 她這年紀,是從解-放前走過來的,也經歷過不少磨難,只要回想起戰爭時的軍民一家親,眼裡都是追憶。

 “同志們,你們要的木柴我們都準備好了,這些都是各家留存的,不算多,但足夠你們帶走,這不是公家的,不違規,去取吧。”

 村長說完這些話就走了。

 他是村長,不適合留下看大家交換,要是被人舉報,他是要承擔風險的。

 張舒蘭敬佩地看著老村長走遠,才回到隊伍,跟大家小聲說幾句,然後各家拿出他們帶來的東西放在地上,才去一人取三十斤木柴。

 柴都是最好的柴,怎麼拿都不吃虧。

 張舒蘭這行人所有人都拿了木柴,就連最小的朱英盛三人也拿了。

 他們就是湊人頭的,一人三十斤不違規。

 扛不動沒關係,有大人能扛。

 張舒蘭他們領了木柴就打算離開了,至於他們留下的那些東西,村裡肯定會小心分配。

 “張同志,村裡已經給你們準備了住的地方,也燒好了開水,村長讓我領你們過去。”王大壯跑過來攔住張舒蘭一行人。

 天馬上就黑了,這時候是怎麼都趕不回城的。

 “我們人多,就不麻煩你們了,我們帶了帳篷,一會到湖邊住一晚,明天天一亮就走,你跟村長說,謝謝他,別費心了。”

 張舒蘭感激村長做的一切,但他們也是有原則的。

 “湖邊不能住人,那邊要是下雨,別說湖水會漫上來,一個不好還會有人滑落湖裡,張同志,你就別跟我們客氣了,你放心,我們知道你們的紀律,沒有麻煩村民,我們村後有座土廟,空著,已經打掃出來,你們住一晚沒問題。”

 王大壯把事解釋清楚。

 張舒蘭有點拿不定主意,看向王蔓雲。

 王蔓雲看了看天空,又感受了一下風中的溼氣,她也不確定今天晚上會不會下雨,但要是真下雨,住湖邊那可就危險了。

 “這位同志,快別猶豫了,今天晚上絕對有雨,我們這最好的農人看的天氣,準錯不了。”王大壯見張舒蘭視線看向王蔓雲,他乾脆主動跟王蔓雲說話。

 “要是真下雨,我們這老的老,小的小,還是頭上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合適一點。”徐大娘擔憂地看著自家孫子。

 她淋點雨無所謂,孩子可不能出事。

 “那就辛苦老鄉了。”王蔓雲同意留下來,她帶著三個孩子,要是有一個淋雨生病,在這醫院少,醫療條件又不怎麼好的時代,容易出事。

 再說了,安排的是村後的破廟,也不算佔用老鄉的資源。

 王蔓雲與徐大娘都同意留下,張舒蘭也就不會反對,帶著四十幾人,大家一起來到了村後的破廟。

 說是破廟,其實不算破。

 起碼頭頂不漏雨,也不見星空,再加上特意打掃過,很是乾淨整齊,餘秋雁之前讓王大壯帶回消息說燒開水,廟中已經架著篝火燒開了。

 “各位同志,這廟離我們村很

近,很安全,你們就放心住一晚,我不打擾了。”王大壯在把張舒蘭一行人送到破廟,客氣幾句就離開了。

 看著王大壯遠去的背影,不管是張舒蘭,還是王蔓雲,都沉默著。

 就連朱英華這幾個孩子也一直看著王大壯的背影。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