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杜書仁 作品

第450章 格物致知為啥發展成了存天理滅人慾?

 水溶悄悄腹誹,可是他覺得理學是在退步!

 理學在明中後期逐漸從經世致用變成了務虛,進而發展為道學,徹底淪為了統治階級的走狗。

 為了迎合統治者,逐漸的閹割了理論中的血性的部分,變成了束縛民眾思想的工具。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像枷鎖一樣束縛著每一個人,逐漸演變成了吃人的禮教。

 就算有那麼零星的幾個像翟聞這般開明的,但是整體上的風氣思潮還是讓水溶不敢苟同。

 水溶正有些思維跑偏,就聽翟聞問道:

 “郡王爺,你是友仁公的外孫,家學淵源,又拜瞭如海為師,不知可是更加傾向於陽明的心學?”

 水溶心裡大聲說道,他其實信奉的是科學,他是信奉馬列的無產階級無神論者,雖然現在變成封建統治階級和有神論了,但是不妨礙他堅定地信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不過,和翟聞這種傳統士大夫說什麼科學技術,人家是沒法理解的,還會一臉嫌棄的質疑水溶堂堂一個王爺怎麼不務正業,喜歡工匠之事。

 所以水溶充分的發揮起語言的藝術,換了一種比較儒家的說法:

 “我的確更加推崇陽明先生的心學,尤其是心學中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道理。”

 翟聞點頭讚道:

 “雖然心學和理學是不同的學派,但是陽明先生的心學的確是一種了不起的思想。

 我以為陽明公不愧是朱子之後可稱為聖人的。

 明理、致良知、克己奉公。若是能做到這些,便可無愧於家,無愧於國了!”

 水溶心裡抹了把冷汗,學問好就是不一樣,竟然對心學也門清兒,要不是他還算精通,說話間就要露怯了。

 水溶打心底裡敬佩這種學霸大佬:

 “禮正先生不愧是儒學大家,對陸王心學也知之甚詳!”

 翟聞抬眼看了看水溶,客氣的說道:

 “謬讚了,令外祖友仁公才是此中大家,我所涉獵的不過是皮毛,若是友仁公在此,我可不敢班門弄斧!

 理學中也有格物之說。

 朱子先聖的理學乃是究萬物之理,通過“格物”的方法,研究和觀察事物的本質,從而找到其中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