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萬 作品

第330章 造出來,然後看一眼

 張院士是沒有必要為莫道的想法承擔如此大責任的。 

 他已經超過七十歲,即便是eAst項目在他手下,沒辦法再做出更大的突破,也不會抹殺過往他在該領域所做出的貢獻。 

 他依舊可以滿載榮譽,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研泰斗退休。 

 反倒是支持莫道這比較激進而冒險的想法,讓他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但就是冒著晚節不保的風險,張院士還是選擇支持莫道,並壓上自己一輩子的科研聲譽為莫道擔保。 

 這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從事可控核聚變方面的研究者,對該領域技術取得突破的渴求。 

 這是幾代學者的追求,只要有機會,不過舍掉他一身名譽,又有什麼呢。 

 其次,也是關鍵,出於對莫道的信任。 

 如果只是單純作為一個研究者對科研進步的渴望,他依舊會猶豫。 

 倒不是因為他自身,只是害怕浪費了國家的資金。 

 不僅僅是先前那個整體調整方案, 

 而是此前每次實驗前調整,莫道給出的建議基本都是有價值的,最後往往經過驗證也都是正確的。 

 信任不是無緣無故的。 

 而是基於此前莫道一次次累積起來的成績。 

 莫道在科研領域展現出來的驚人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是能夠折服在相同項目中的其他研究員的。 

 雖然莫道已經說明了這是一次冒險, 

 但張院士還是願意相信,通過新建一個不同於eAst項目的實驗裝置或者實驗堆, 

 能夠讓莫道找到一些什麼。 

 …… 

 最終, 

 並不僅僅是張院士選擇了信任莫道, 

 而是eAst大部分研究員都選擇了信任莫道,共同擔保,向上發起了申請。 

 同時,莫道工作的另一個單位,首都大學物院也選擇給予這件事情一定支持。 

 最後,由莫道全資投入建設一個新的實驗裝置的事情,並沒有出現。 

 不知道是出於對莫道這位年輕科研天才的期待,還是對莫道賺錢能力的瞭解,亦或是一位院士以及諸多研究員的擔保。 

 這個極其冒險和激進的方案,還真批下來了一部分錢。 

 亦或者,可能是這幾種原因都有。 

 莫道是沒有刻意隱瞞過自己的經濟情況的。 

 上面估計也多少有些瞭解,畢竟這一世一些投資莫道很少直接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