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此乃民意

 只是王誦的這一想法,勢必與高麗普通百姓的意願相違背,這讓他一度難以開口。 

 以韓彥恭為首的高麗朝臣試圖勸服王誦,儘快引進石炭,好讓高麗百姓能過一個暖冬。僅有幾名老臣擔心此舉會衝擊到高麗國內的焦炭價格,讓他謹慎以對。 

 “容孤再想想。”最終,王誦還是決定採用拖字訣,最好能讓朝臣知難而退。 

 正是王誦此舉,使得高麗加快了消亡的速度,最終淪為大週一省。 

 民間得知高麗王拒絕引進大周石炭後,民怨沸騰。自王誦坐上高麗王位以來,大周的商品已經成為了高麗百姓的首選。米糧、油茶,直至近年的石炭,大周的東西價格便宜,而且好用,本就深得高麗百姓得喜愛。 

 百姓對這些必需品的關注,甚至早就超過了高麗王自己。當他們聞及高麗王不贊同從大周引進石炭後,就意味著他們必須掏錢去購買價格更貴的高麗焦炭。 

 漫長的冬季,原本他們可以靠石炭挺過去,如今同等銀兩買到的焦炭,根本不足以度過冬季的一半時間。更何況有了石炭之後,他們早就在冬季之前,習慣於將儲存在家的柴火燒了個精光,這下不是明擺著讓他們去死? 

 百姓的怒火最終化作了紛亂,始於西京,不到十日便波及了高麗全境。 

 王誦早在西京騷亂驟起之日,便點頭同意了繼續從大周引進石炭的方案。但這場騷亂並沒有因此而停下,反而是越鬧越大。 

 漸漸地,除了百姓之外,不少商團也加入了騷亂隊伍,他們抗爭的理由是,高麗礙於大周附屬國的地位,不僅處處受制於東女國,還在與大周、吳哥、室利佛逝等國商團的競爭中,屢次錯失與扶桑洲諸國通商的資格。 

 高麗商團便將原因歸咎於高麗王,認為是其阻擋了高麗成為大周直轄州府的機會,讓高麗處在這等不上不下的尷尬地位。 

 很顯然,在王誦被迫點頭之後,這場騷亂反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背後定有看不見的推手在興風作浪。 

 數日之後,要求高麗王退位,將高麗拱手奉送給大周的聲音,出現在了西京城內。王誦聽後,終於明白了背後之人,之所以搞出這許多事,其意在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