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問策之辯

 “卿此話差矣,朕的改革之心萬事皆不可阻擋,朕的初心是為了大周百姓,為了百年,甚至千年後的大周,朕相信這是一件利於江山社稷之舉。若是改革後,百姓見到我大周官員皆勤政以愛民、清廉以為官,人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卿手中的史筆只能證明你的愚蠢。” 

 這名諫官語塞了,他不知該如何作答。若是柴宗訓的改革成功了,那他無論寫下任何文字,確實只能證明反對柴宗訓的他是多麼愚蠢,更何況這位陛下還有改革成功的案例在前。 

 “臣贊成改革。”諫官說完這句話後,默默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昭武十一年初的這場朝堂辯論,被後世稱為“昭武問策之辯”,也是柴宗訓為了改革中央以及地方官制所做的輿論準備。 

 後世有不少史學家試圖找到反對這一場改革的歷史文獻,但是卻沒有找到一個字,就連野史也對此次改革持中立或正面評價。 

 數代以來的政權,大多由方鎮起家,當時就有一句話可以概括這種情況:“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新朝皇帝及其官僚骨幹,往往就是昔日最有兵權的節度使和他們的幕僚。 

 如今,上述局面早已一去不復返,此前的軍改也算是為柴宗訓奠定了一定的變革支持基礎,如今他兵權在握,怎麼可能會害怕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 

 此外,柴宗訓此時此刻改革官制,正是考慮到不必正面與西遼東丹對峙,才有時間騰出手來做這件事,等到改革事成之日再與兩國較量,定是事半功倍。 

 今日這個官制,柴宗訓是非改不可。並且,這還只是柴宗訓帝王生涯其中的一次改革而已。往後的數十年裡,柴宗訓幾乎將大周從內到外翻新了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