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歌 作品

第244章 番外:關於封地的發展(2)

 其次是商業部分。 

 施麗蝶是想發展商業的,因為商業能增加稅收。 

 在她減免了農業稅的情況下,只有讓商業繁榮起來,才能讓封地發展的更好,於是她寫的冊子裡,於是她針對商業發展,提出了很多計劃。 

 第一,就是寫了一大堆美食方子。 

 比如什麼燒烤、麻辣燙、臭豆腐、炸麵筋等等,只要是在古代能找到原材料並且做出來的,她都找系統兌換了配方。 

 然後,她讓葉昭去找那些家裡土地不多,種地不足以養活全家,或者那些身嬌體弱不能幹重活的人,問問他們願不願意做生意。 

 如果願意的話,他們可以先免費學這些方子,等生意真正做起來之後,開始盈利了,便將前半年盈利的一半上交給封地,作為抵扣之前的學費。 

 當然,如果這樣操作的話,肯定是會跟百姓們籤契書的。 

 第二,就是搞城市規劃。 

 她打算把市場分為日市和夜市。 

 日市就是正常的生意,無論三教九流、各行各業都可以在白天做生意,但夜市就專門搞小吃街,以及各種手工藝品小攤。 

 不過,夜市必須要在郊區,不能影響人們的正常作息,不可打擾別人的睡眠。 

 當然,這其中還牽扯到治安問題,這就是陳昭需要操心的了。 

 總而言之,從施麗蝶的計劃來看,她是打算把農業、工業和商業三部分,弄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三者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供養。 

 宏觀調控由封地的行政部門出手,再往下分—— 

 有土地、有力氣的就種地,有農業扶持政策,有農業稅減免,有良種、有工具、有科學種植方法,種地不會像以前一樣,只勉強夠填飽肚子了。 

 更重要的是,工廠的建立,工業的發展,讓當地需要的農產品變多,需求增加,價格自然上漲,農戶們賺的錢也就多了。 

 如此一來,農戶們、工人們手裡有了餘錢,就會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或許也能買點別的東西。 

 譬如,給自家小女兒裁幾身新衣服,給孫輩買一些零食等等,有了買賣,商業才會更加發展,而商業發展的背後,又離不開工業和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