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歌 作品

第244章 番外:關於封地的發展(2)

 路要一步一步走,事情要一件一件辦。 

 陳昭拿到那些冊子之後,並沒有全部一股腦的交代下去,而是選擇從農業開始,畢竟農業為發展之本。 

 在古代社會,糧食產量低下的時代,不少朝代都出臺了重農抑商政策,可見農業的重要性,但是施麗蝶不會重農抑商,她重農,也重商。 

 得益於陳昭前三年在這個地方開辦工廠,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實打實的經濟效益,所以他下發關於農業的政策之後,很快被大家接受了。 

 接下來的三個月,在鎮國公主封地之內,農業改革正在火速進行。 

 他拿了圖紙去研發部,這裡有祝星河為首的木匠班子,將那些農具和運輸工具全都製作了出來,果然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 

 在陳昭為主,農業部為核心的指導下,封地的農戶們看到了新的希望。 

 等農業方面的改革穩定下來後,緊接著就輪到了工業和商業—— 

 首先是工業部分。 

 在維持之前那幾個工廠不變的情況下,將農業與工業相結合,建立幾個生產農副產品的廠子,因地制宜,與封地本身的條件相結合。 

 施麗蝶的封地位於南方,其中有幾個地方盛產柑橘,還有幾個地方盛產茶葉。 

 於是,她提議弄罐頭廠、果醬廠,將吃不完的柑橘弄成罐頭和果醬,這樣能保存的時間更長,還弄了個茶葉加工廠,找系統兌換了不同品種茶葉的製茶方法。 

 除此之外,製作罐頭和果醬,需要用到糖和鹽。 

 順理成章的就有了製糖廠和鹽場。 

 製糖廠,原材料會用到甘蔗或者甜菜,施麗蝶畫了圖紙讓底下的人去尋找,找到了就分配給農民種,如果實在找不到,她以後也會找機會找系統兌換,然後再借口是山上尋來的。 

 至於鹽場,她找系統兌換了整個中原的地圖,將適合開採鹽礦的地方都圈出來,獻給朝廷,與皇帝合作,然後自己分一杯羹。 

 她能拿出更精妙的製鹽方法,比如曬鹽法、蒸餾法等等,可以讓粗鹽變成細鹽。 

 這麼一來,就能把工業和農業緊密結合,農產品賣不掉的可以運到工廠加工,而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可以讓農民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