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秋 作品

第137章 進入山東

 再到後來,明朝高層認為山東省的濟南府“水陸四通,舟車輻輳,簪纓相望,工賈畢集,”更適合作為省會城市。

 來到濟南城下,燕震看了看這座充滿了傳奇的古城,高大的城牆巍峨的城樓,當年居然讓能征善戰的燕王朱棣久攻不下的堅城。隨即在濟南城內大小官員的迎接下,帶領大軍入城。

 在明洪武年間,濟南加固原有土城,牆體包以磚石,共設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東門為“齊川”,西門為“濼源”,南門稱“舜田”(後改稱“歷山”),北門則為“匯波”,明代濟南城的格局便是如此。

 匯波門是一座水門,行人無法通行,門下為大明湖的出水口,湖水通過門流入北護城河。匯波門上建有匯波樓,登樓可欣賞到大明湖匯波晚照的美景。

 燕震的老搭檔孫朝庭身穿著緋紅的錦雞補服,正帶著山東各地的主要官員在門口迎接燕震。燕震見狀趕緊下馬,與孫傳庭互相問候。孫傳庭在此次大戰之後被崇禎任命為山東巡撫,總督山東各項事務。本來按照大明文貴武賤的傳統不必親自出城迎接,但一來是燕震如今已被封為伯爵,二來是孫傳庭看到燕震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能力,讓這位自視甚高的孫大人也不得不打心眼裡佩服。這才親自出城迎接,其它的大小官員就更不用說了,自然是唯孫傳庭馬首是瞻。

 “孫大人,還勞您親自迎接,這可折煞末將了!”燕震客氣的說道,對於這位在明末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孫大人,燕震是早就計劃將此人拉入自己的陣營了。孫傳庭儀表堂堂,長於謀略,從小就十分聰穎。他六歲就入私塾,十三歲參加童子考試,就考取了第一名。二十六歲時就考中了舉人。萬曆四十七年,孫傳庭考中進士,從此開啟了他的官場生涯。

 孫傳庭考取進士後,不久即被任命為永城知縣。孫傳庭到任後,在當地興建太丘書院以培養人才,關愛百姓,關心民間疾苦;打擊地方豪強,為民除害。各項事務逐漸振興。孫傳庭在永城任職一年後,在天啟元年(1621年)調任商丘知縣。孫傳庭任職期間,上奏請免了許多苛捐雜稅,而且治理水災、蝗災,安撫難民,政績卓越,孫傳庭也因此得以進入中央任職。天啟五年(1625年),孫傳庭入朝述職,朝廷因其此前政績,擢升他為吏部主事。孫傳庭擢升吏部主事之時,正值明朝後期的閹黨之禍。當時魏忠賢的閹黨與東林黨人鬥爭激烈,閹黨由於得到皇帝支持,徹底擊敗東林黨人,並且打擊異己。在這種政治局面下,嫉惡如仇的孫傳庭以盡孝為名,辭官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