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貓宅 作品

第103章 “光芒”照耀的營地(3)

 蹭碗兒粥,還需要“見過神使,得到認可。”這個避難所的“管理”還挺嚴格的。 

 看著中年婦女把一份早餐倒進喉嚨的速度,我想起宋峋吃工作餐的樣子。這是我無論處在什麼“狀態”下,都學不來,練不會的。倒完了粥,她把飯盒隨手遞給了旁邊一個正在排隊的女子,那女子很是恭敬地接過飯盒,繼續排隊。整個過程沒有一句話,一個字,就是一個“默契”。 

 隨著中年婦女向“僧寮”的後面走去。我以為後面會再有一層院子,裡面是藏經閣什麼的。或是一個“後院”,有一座萬佛塔以及眾多的塔林。但出現在我眼前的景象,卻是再度讓我對自己的“直覺”起了懷疑! 

 塔是有塔,也是一座不算很小的塔。現在塔被兩棵巨樹夾在中間,底座被整個拔了起來,帶著些許“傷殘”,可憐兮兮地堅持著。但兩棵樹的粗大根莖,又翻卷著、擁護著、拱衛著,將三分之一的塔身包裹其中。此時,這兩棵樹,倒成了小塔的依靠。我相信,你若為了救小塔而將樹砍去時,那也等於是將小塔推倒重建之日了。 

 這兩棵樹明顯是這幾個月異軍突起的。主幹挺直,直徑超過三米。直到在離地面約二十多米高度的地方,才分出粗大的枝幹。枝幹呈傘狀發散開來,那虯龍樣粗大的枝杈上,墨綠色的葉子間,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密密麻麻的,點點金黃色的蛋狀果實。按距離計算,這果實每顆都差不多有著鵝蛋般的大小。看到樹上的果實,我低頭向樹下看去,地上也有著許多掉落的果實。俯身揀起一顆,不由驚訝,這是橡果!那這兩棵樹,自然就是橡樹了。 

 “你可以看,可以玩一下,不可以拿走。這是避難所眾人的,我們每天有專門負責收撿的人,也有專門將橡果製成澱粉的人。” 

 中年婦女面帶一種“聖潔”的神情,微笑著向我介紹著。 

 橡樹是櫟類的總稱。橡樹,又稱櫟樹或柞樹,在我國自古作為薪材利用。宋代《圖經本草》記載“材大者可作屋料,枝小者可作薪炭。”明代《本草綱目》也有“木堅實而重,大者可作柱棟,小者為薪炭”的記載。由於橡樹(如栓皮櫟、麻櫟、槲櫟等)萌櫱(niè)性強,橡材熱量大,所以《詩經》中就有“析其柞薪”的記載,它一直是我國最好的能源薪炭用材。(萌:生芽、發芽。櫱:樹木砍去後又長出來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