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93章 三甲與末等

  趙昰對於這篇文章還是很滿意的,這種論調也符合大宋長期以來的政治抱負,能有些許進步已經是極為了不起的事情了。

  殿試應對能寫成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就是老馬至此,也不敢寫得比這更露骨了。

  “嗯,這瞿叔仁之策論的確不錯。”

  趙昰又拿起了第二名蔣振的策論看了看,這文章是從君王角度去談天下治亂,主要從幾個方面談論了天下大治的可能。

  選用賢良、從諫如流、考察吏治、薄賦尚儉、完善法律、興學重德、鼓勵農商等方面來穩定社會,也算是中規中矩。

  而第三名沈沛的策論則是把天下之治亂放在了官吏身上,文章從細微中入手,認為底層官員才是國家之基石。

  歷史上但凡大治並非朝堂上幾個宰輔大臣如何明智清廉,而是朝廷對於底層官吏的考核非常嚴苛,從而讓各地底層官吏不敢貪贓枉法。

  而每逢大亂都是底層官吏腐敗不堪,整個根基都爛了,那時候就算有伊尹管仲在世也救不了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源就是出在底層官吏巧立名目,不斷剝削農民造成的,好好的一個青苗法,變成了每戶強制繳息三倍的苛政。

  文章中提出解決底層吏治的最好辦法是重設黜陟使,分作十五路互相交叉巡視。對於全國各州縣進行巡視督查,廣聽民意,實地考察,但凡有功過悉數上報朝廷。

  只要天下吏治大體是好的,這天下的冤屈就少了,民人便會自我擁護這朝廷,則天下大治。

  “哎喲,這想法不錯,這是中央巡查組嘛。而且還有個交叉巡視,可以讓巡查組互相監督。”趙昰對於這個策論也是頗為滿意。

  這些評定出來的三甲文章果然是各有論據,也有可以實操的可能性,並非空談和堆砌辭藻。

  趙昰放下了三甲的文章,繼續看起了另外幾篇策論。

  一個最末等名叫顧飛的策論卻是令趙昰大吃一驚。

  這顧飛以君為北斗,臣為群星,做了一個天下治亂的構思,把解決國內矛盾的問題用向外擴展來解決。

  文中以趙昰推崇的功利學說做註解,認為天下一切的矛盾在於利益分配,當底層的民人溫飽無繼或是前路斷絕,這便要發生天下大亂。

  歷史上任何朝代都是從開國到中興再到消亡,其主要根源在於土地和資源就那麼些,時間久了必定匯聚到少數人的手中,加之朝綱紊亂,則災禍自起。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可以仿效安南路現在的政策,當國內矛盾初現,就向外擴張,從外部獲取資源和土地,把內部矛盾轉化為對外矛盾。

  只要國內階級矛盾不發生,那就可以天下大治。把華夏子民全都變成人上人,只要不斷向外擴張,民人們會從殖民和對外掠奪中獲取大量利益。

  朝廷和民人成為一個共同利益體,國家從對外殖民中獲取巨大的財富,而在外殖民的民眾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和保護,雙方相輔相成自然也就不會發生內亂的事情。

  只要朝廷嚴格控制軍隊,不允許軍隊做任何回易,所有的兵器所相關皆由朝廷控制,那擁有絕對武力的朝廷無需擔心遠垂海外的各地發生叛亂。

  更何況臥榻之側已無他人酣睡,則無外患矣。

  這種論調是極其離譜的,是完全不符合讀聖賢書的精神,這顧飛寫這策論思想未免太先進了,對於朝廷的諸位大臣來說,簡直是一派胡言。

  兵者兇器也,豈可輕舉!這是這時代所有文人士大夫基本的共識,顧飛的論調可以算是離經叛道。

  可這套向外求發展,和全世界各族人民和諧共榮,把別人不要的資源合理利用的方略,如何能讓趙昰不愛。

  “這顧飛是個人才,他從哪裡探聽到的安南路消息?竟然從裡面看出來了這個門道。”趙昰心中暗自讚許。

  王虎、顧飛這兩人的名字已經被趙昰暗自記在了心中。他沒有去修改前三甲的名次,和這幫士大夫去扯皮沒有必要。

  將來他想用誰,隨便提拔下就可以了,不在乎從九品下還是正九品上這些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