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91章 殿試

  趙昰已經想好了策論的題目,他要從這些未來的官員中找出適合自己將來推行制度的支持者。

  大殿之中早已坐滿了人,巡查核對的官員更是站成了一大排。

  趙昰自己經歷過那時代絕大多數人都參加過的考試,對於考試比任何君王都要重視,以往由主考官代為傳達的策論題目,這次卻是由趙昰親自前來宣佈了。

  “恭迎陛下!”

  “免禮。”趙昰擺擺手:“今日諸位能進這大殿便已是出類拔萃之輩,今日殿試照慣例以千字為限。朕的題目是《天下之治亂》。”

  “開始吧。”趙昰坐了下來,旁邊的內侍遞上一杯清水。

  殿中鴉雀無聲,進士們都在急速思考,這題目應該從哪個方面論述,才能符合當今皇帝的心意。

  天下之治亂,其根本在於什麼?

  這立場不同,自然主體就會有區別。

  能在殿中的不止是飽學之士,更多的還是人精。史鏡的最後一題,還有那些應用文,能過關的不會是書呆子。

  被草蓆隔著的進士們看不見趙昰,就是看得見基於禮儀也不敢看,無法從趙昰的眼神中探查出他的意願。

  臨安關於這位年輕皇帝的傳聞是極多的,大致上屬於功利派,也注重民生,對待民人也是極為體恤,按這個推斷,天下之治亂當在民。這也符合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套忽悠人的玩意。

  可問題是,剛考的策論卻是對民心之治的強烈抨擊,這天下之治當在民那肯定是不對的。那應該寫‘天下之治亂在與君’?

  高中的進士們總有些人看過點雜書,有人想到了李清照他老子李格非也寫過這個話,以唐朝洛陽的興衰來談天下之治亂,最後卻是借古諷今: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於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如果按李格非這個思路,那這天下之治亂在於公卿大夫?官家小小年紀竟然讀過《洛陽名園記》這種雜書?

  這天下之治亂到底寫誰能押中官家的心思?是民人、是公卿、還是君王?

  這玩意不好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