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443章 愛國衛生

  趙昰發再多的告示也是無用,要讓人覺得朝廷不再像以前那樣天天巧立名目,收取稅收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國民擺脫飢寒交迫,絕大部分能夠踏入溫飽線,這國家才有希望。一個能讓人吃飽飯的朝廷才會有百姓自發地擁護他,有了百姓擁護的朝廷才可能長治久安。

  為了活躍民眾自發的微小交易,趙昰已經在臨安九縣展開了試點。

  取消收了幾百年的城門稅,無論是否是城鎮戶籍一概進出自由。除了皇宮、府衙以及各高官府邸之外,一應街道均可自由設攤買賣,官府不徵收任何稅收。

  但是遺留汙物必須隨時清理,巡檢司一經發現隨意丟棄垃圾雜物,或是隨地解手者,當街杖五。

  整個年代垃圾其實是極少的,溼垃圾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無論是爛菜葉還是魚內臟或是泔水,那都是寶貴的物資。

  城市衛生最大的問題還是隨地大小便,和落葉雜物堵塞明暗渠造成臭水淤積。這些東西很容易在夏季滋生蚊蠅,從而帶來疾病甚至瘟疫。

  於是趙昰下了道旨意,趕在小滿農忙之前,規定每年立夏前後五日為“愛國衛生日”,然後每月十八都被定為“除疫日”。

  所有大宋子民必須清理門前雜草,晾曬床褥,清理溝渠以及周遭死水潭,用艾草硫磺等物燻殺滅蟲。

  每家每戶門前屋後必須經常清掃,以保持整潔乾淨,雞鴨牲畜不得放養在道路之上。

  這條詔令是強制性的,所有不參加愛國衛生運動的民眾無論官籍民籍還是賤籍,一經查實將在所在縣鎮州府罰勞役半個月,主要工作就是清掃道路,清理溝渠。

  趙昰首先做了表率,領著宮中內侍護衛來到宮門之外,開始清理護城河中的淤泥落葉。皇帝都身體力行了,那百官自然不能裝聾作啞下去,畢竟官員們也就做做樣子,具體的事情自然有家中的奴僕去幹。

  愛國衛生運動得到了朝官的一致支持,臨安城現在人口越來越多,再不整治就要屎尿遍地了。

  這年代哪裡來的公廁,隨地大小便要吃五棍子,可總也不能讓人拉在褲襠裡。發展公共衛生事業勢在必行,這時代的醫療保障,隨便來一個傳染病就會發展成大疫,在史書上不過寥寥幾個字。

  朝會之上趙昰想要成立個環衛所的想法,被朝臣們一致否決了,群臣出奇的一致,竟然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