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打更人胖胖 作品

第30章 電魚

 譚震所在的小山村交通閉塞,四周大山環繞,一出門眼前就是連綿的群山。 

 正所謂七分山二分山地一分水田,正是因為山區田地稀少,為了填飽肚子,農民大部分時間都要用在山裡的山地上。 

 為了創收,也為了家裡的溫飽,村民們開始在山裡的山地裡種紅薯和大豆、玉米,還有高粱。 

 在國家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家庭經濟取代了集體經濟,搞錢就成了每一個農村家庭擺在面前的問題。 

 以前集體的時候,大家一起勞作,雖然也有勞力的強弱,工分的差異,但是都相差不是很大,大家的生活也都差不多,誰也別笑誰。 

 可是現在不同了,鄉里農貿集市的開放和供銷社的放松管制,使得一些心思活絡的村民開始變得富裕起來。 

 劉英為什麼那麼八卦穿山甲的事情,就是因為裡面涉及到豐厚的利潤,農民兄弟想要掙點錢實在是太難了! 

 水稻種子要錢,農藥化肥要錢,國家的農業稅要錢,家裡的小孩上學要錢,更不用說油鹽醬醋,還有家裡面的吃穿。 

 如果田地多的地方還好,還能勉強度日,要是田地少的地方,累死累活一年下來,溫飽問題都不一定能夠保證,甚至需要借債才能維持下去! 

 以譚震家為例,在分田到戶的時候,她家所在的生產隊給每個村民分了不到五分田,譚震家一家四口,就是兩畝水田。 

 南方水稻一般都有兩季,分早稻和晚稻,按照最好的年成計算,兩畝水田兩季能收毛稻穀30擔,曬乾以後再剔除其中的稻草和雜質,估計還能有20擔左右,這一擔稻穀按照農村的計重大約是100-120斤左右,也就是說家裡辛苦一年,可得稻穀2000斤左右。 

 2000斤稻穀需要到村裡的輾米廠加工成大米,預計得到大米1500斤左右,當然還有一些粗劣的米糠,就這還是年成好的收入,要是年成不好,估計連1000斤大米都很難保證。 

 譚震家四口人,父母正值壯年,譚震和弟弟也正是生長發育的時候,都是能吃的年紀,那年頭普遍生活水平不高,油水少,農村的人都特能吃。 

 俗話說,菜不夠,飯來湊,一天三餐不說多吧,兩斤米還是要的,一年365天,就要730斤大米的消耗。 

 這還是最基本的消耗,誰家都有親戚來玩,再加上逢年過節的部分消耗,尤其是譚震家七個姑姑,每年的回禮就是一個巨大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