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打更人胖胖 作品

第11章 喬遷之喜

 當開學的鐘聲將要敲響的時候,譚震家的新房終於建好了! 

 農曆七月十六,公曆八月三十日,諸事皆宜,新居落成,大吉大利! 

 一大早,譚震家的新房前就開始響起鞭炮聲,村裡的親戚和街坊四鄰都來賀喜了。 

 老三叔開始為接待而忙碌,劉英也揹著還在呀呀學語的弟弟在廚房幫忙,不但是她,還有幾個伯母和嬸嬸都過來幫忙了。 

 她們都在廚房裡面忙碌著,洗菜,切菜,淘米,忙的是不亦樂乎。 

 新房外面的草地上,幾位叔伯長輩在準備著中午的午餐,正中的地方,用泥磚臨時搭建了幾個灶臺,上面放著幾個大鐵鍋,那是從村委會借來的。 

 說起來,這還是村裡“大鍋飯時期”的產物,給農村紅白喜事幫廚用正好,也算是物盡其用。 

 大鐵鍋上面開始冒著熱氣的時候,譚震也被迫“忙碌”了起來。 

 因為他的早慧,當其他同齡的孩子在曬穀場上瘋跑玩耍的時候,他被父親指派跟著四叔去幫忙借桌椅板凳,任務雖然很簡單,卻很考究人的耐心。 

 這年頭都是這樣,無論是哪家辦紅白喜事,都要借桌椅碗筷,譚震的工作就是拿粉筆給借來的桌椅凳子的背面寫上主家的名字,免得歸還時給錯了地方。 

 這個任務看起來很簡單,卻一點也不能馬虎,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農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名字都是很接地氣。 

 什麼“富貴”、“長生”“盼男”、“招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土”,而且還有不少重疊的,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搞錯。 

 農村人置辦一點傢俱很不容易,本來人家借你東西就是情分,要是把人家好好的桌椅給弄錯了,平白的給人家心裡增添了不痛快不說,還讓人覺得這家人辦事太糊塗,以後再想去借就難了。 

 所以譚震都是非常的謹慎,拿著一個白色的粉筆跟在四叔的後面,認真的寫著每一個名字。 

 譚震寫的很認真,粉筆字也寫的很工整,一眼就能認出來,這一點讓粉筆字寫的歪歪扭扭的四叔也暗自汗顏,索性寫字的事情都交給了自家侄子。 

 因為譚震年紀小,沒力氣,搬運桌椅的事情四叔一個人忙不過來,四叔又叫了上中學的幾個堂哥給他幫忙。 

 有了堂哥的協助,工作順利了很多,到十點多鐘的時候,曬穀場的水泥地裡已經擺滿了桌椅凳子,就等客人入席了。 

 其實從早上九點開始,就有親戚開始到了,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要知道譚家可是大家族,除去父親他們四兄弟,還有七個姐妹,再加上母親的孃家親戚,還有舅外公舅外婆家的表叔表嫂,爺爺輩的親戚,同門同宗的兄弟叔伯,光吃飯就得安排幾輪。 

 說實話,這年頭親戚多真不是什麼好事,人情開支太大,絕對是個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