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魯 作品

第一部分:嵩陽晚鐘1起源

殷淑身後一個十二三左右的少年,正是他的書童喚作明籬,看到憫修端著飯菜進來趕緊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一堆亂紙,過去接了過來。

“道長,明早天不亮我要跟憫常一起下山,我想明早大部分道友和賓客都會離去,我應該會閒下來,就答應憫常陪他一起去置辦蔬菜果品”憫修解釋完前言,又接著說道,“所以明天早午齋飯,讓明籬去齋堂取吧,我已經叮囑好了他們準備”

“哈哈,我沒這般難伺候,必須每頓飯都要人端來才肯吃。”殷淑笑到。

他本來三十五六的年紀,看起來卻要年輕許多,最多二十七八的樣子。成年男子成親之後會衰老的很快,因為養家餬口可以說是身心俱破,這樣看來,和尚道士如果戒色戒嗔戒酒戒葷確實有永葆青春延長壽命的功效。

殷淑並未戒酒,此時憫修就注意到他桌子上正放著一壺,他一邊吃著青菜一邊喝酒。憫修站在對面都感覺到這搭配的辛辣,下意識往後退了兩步說道:“今天一位不知哪個觀裡過來的道友問我中林子是哪位,我指給他看,他卻嘲諷說沒想到只是一個白袍小道,想來應該名不副實。”

“我的赤袍胸口染上大片墨跡,就在今早,我寫字時不留神打翻硯臺。”殷淑低頭吃了一口,全都嚥下去了,才繼續說,“就只能穿白袍了,一會我去跟師兄解釋一下,今日這樣的場合我著白袍出席,確實不妥。”

他話音剛落,屋外就傳來一個蒼勁的老者聲音,“解釋就不必了,不是什麼大事,道法自然,白袍紫袍有何區別!”

說完這句話來人已經走了進來,正是嵩陽觀的方丈,年逾六旬,鬚髮花白但雙目炯炯,道號喻松真人。他本來是嵩陽觀的監院,紫袍羽化後就為方丈,也不知是因為戰亂還是紫袍的名望太高,嵩陽觀由喻松掌管後,香火大不如前。很多人斷定這就是他找來殷淑講道的原因。

“清湛,我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方丈坐在殷淑對面,繼續說到,“為何是二十九下鐘聲?”

殷淑見他進來早就放下手中的酒菜,“也沒什麼,我想看看敲到多少下手會忍受不了疼痛,剛巧到二十九下,再敲下去恐怕虎口就要裂開了。”

方丈略微低下頭,好像是在想什麼事情,抬手示意他繼續吃飯,自己也不再出聲。憫修覺得氣氛不太對,趕緊跟方丈和殷淑告退。

等到殷淑全部吃完,明籬過來收拾碗筷出去,方丈才繼續說:“早晨我看到信鴿從你這裡出去,想必不日你便要離開了吧?”

這雖然是一句問話,但是方丈語氣篤定,便是知道殷淑很快就要離開了。殷淑垂下眼簾收起臉上的笑容,緩緩說道,“這半年多,多謝師兄照拂,我確實已經決意離開”他抬起頭迎著對面的目光,繼續道,“三封信俱已送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方丈站起身說:“清湛,此去萬事小心,多多保重!”然後轉身離去。殷淑朝著門口微微點點頭,又坐下來繼續揉他的虎口。

第二天早飯過後,山門前特別熱鬧,一面之緣的約來日再見,早就相識的互道珍重。重陽節聚在嵩陽觀的道友賓客其實昨天就走了一半,主要是因為客房不夠住。留下來過夜的基本都是遠途而來,第二天也盡數下山離去。

觀裡的知客,弘信道長,送走一眾賓客,還沒來得及轉身跨進山門,就聽到背後有人喊他。弘信回過頭一看是典造憫常和飯頭憫修,並且憫修的道袍裹在背後揹著的一個婦人身上,那婦人露出的頭髮還滴著水。

這情形看一眼也能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個婦人想不開跳河,正好被這倆人救起。最近這幾年跳河投井的婦人越來越多,多半是聽說丈夫戰死沙場後不願獨活。亂世對於男人來說很殘忍,對於女人來說更加殘忍,她們只能靜靜等待,或是團聚,或被宰割。所以如果等不來,很多婦人寧願自己了結,也不願落到叛軍手裡。

弘信趕忙過去幫忙一起給婦人抬進最近的客堂,路上隨便喊了一名小道去請都管弘正過來。弘正善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