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哥廢柴 作品

第568章 鑽床機械

 此工具使用起來相當省力,古代工匠可連續使用舞鑽孔,不用擔心手掌會起水泡,而且效率力極高,就算是面對玉石或堅石,只要功夫深,便可以將其鑽透。 

 舞鑽的出現,大大節省了加工的時間與人力,諸多飾品與禮器,也因而大量被生產製造出來。 

 之後工匠們又發明出了拉鑽,與舞鑽不同,拉鑽沒有壓桿,而是一把握杆,握杆是一隻圓形樹枝或竹條,兩端繫有皮細繩,皮細繩將樹枝或條拉成弓形,所以拉鑽也被稱為弓鑽。 

 使用時只需將皮細繩纏在鑽桿上,調整到中間位置,工匠一隻手拿一塊石片或陶片,壓在鑽桿上端,另一手拉動握杆,或者可以稱為弓,一拉一推使鑽桿正反旋轉,鑽頭便可鑽穿被鑽之物。 

 比之舞鑽,拉弓更為省力快速,而且還可兩人一起操作,其效率比舞鑽高三四倍,大大提高了工匠的產出。 

 同時通過拉鑽的原理,工匠們也製造出了拋光器械,將鑽頭換成麻布輪或皮輪,器械橫放拉動弓弦,便可對玉器進行拋光。 

 所以拉鑽的出現,也是一次手工業的小革命,使古人腰間的玉佩,有了光彩照人的面貌。 

 開榫印工廠的新器械,便是採用了拉鑽的原理,不過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一條牛筋成了鑽頭與水車的傳動帶,齒輪組技術提高轉速。 

 趙雲望著新器械疑惑不解的問道“既然可以通過齒輪組合,將水流動力轉為轉速,為何還要使用牛筋?直接使用齒輪傳動不行嗎?” 

 公輸盛聽罷搖了搖頭回道“回鉅子!如今雖能利用大小齒輪的差別,提高几倍轉速,可是齒輪與齒輪之間間隙較大,會有抖動的情況出現,鑽頭也會抖動,無法完成精準鑽孔。而且直接將壓力作用在齒輪之上,齒輪跟本就承變不,會導致齒牙崩壞,甚至是齒輪中軸斷裂。加一條牛筋做為中介,便可解決以上諸多問題,同時也是為了方便維修,整個機械的作用力,幾乎都在牛筋上面,牛筋損壞之時,可快速換上另一條,便可重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