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哥廢柴 作品

第79章 護鹽

 趙雲並不是想插手鹽政,這可是會觸犯漢廷的底線,除非能得到授權,此時他也只是想實驗一下,最多也就是弄一些自家來吃,當然將這技術報上去,能晉上幾級爵位。 

 但趙雲認為,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還是想著等有機會再說,若是能獲得加工的授權,想必這又是一條發家的路子! 

 趙雲調查了一下真定的鹽價,而今私鹽的價格達到了每石一千錢,由於鹽荒的原因,私鹽的價格是官鹽二倍。 

 平常時期官鹽每石五百錢,屬於是經過沉澱水煮的精鹽,私鹽是每石三百錢,是自然曬成的粗鹽。 

 由於漢靈帝近年來大肆斂財,並且向各郡國下達到了獻捐指標,凡大郡國每年必須上獻捐五千萬錢,小郡國也有一兩千萬錢,這還不包括其他的稅賦田租,各郡國沒有辦法只能從官營鹽鐵下手,從中湊齊獻捐之數! 

 後世一包鹽大約五百克兩漢斤,價格是一塊半rmb,同樣的也是食鹽官營,但其實是一種全民福利,因為鹽價不是百姓的生活困擾,國家鹽場也上沒有什麼利潤,所以極少有私鹽存在,就算是有私鹽售賣,國家也不會怎麼去抓私鹽。 

 而東漢不同,一石等於一百二十五漢斤,折算起來一漢斤到了四枚五銖錢,此時未脫殼的穀物均價約二百五百每石,每漢斤約二枚五銖錢,平常食鹽是糧食兩倍,何況是戰亂時期了,食鹽有時堪比黃金白銀。 

 等待船隻的幾天裡,趙雲也沒有閒著,而是派史阿去調查被劫官鹽的去向,果然在出發前還是得到了消息,原來被劫官鹽已經達到了八千多石,被盡數送到了中巖山。 

 而走私的私鹽也幾乎沒有走水路,大部分是走陸路,而且有些鹽販人與太平道賊首有勾結。 

 趙雲帶領一千人馬隨長史李教東進,去的路上仍然是走滹沱河,褚燕的中曲乘船而行,趙雲與高順則各帶一半右曲人馬,護衛在滹沱河南北兩岸,其中兩人各帶一屯騎兵,由於滹沱河水深比較淺,隨行的船隻也都是小船,平均運力僅有二十幾石,所以船隻的數量達到了一百多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