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賣豆沙包 作品

北銀大學碎屍案23-分析兇手

 江淮繼續分析,這一系列的行為細節不僅揭示了兇手在夜晚行動的狡猾與冷靜,同時也說明兇手對周邊環境相當熟悉,能夠準確找到便於作案且易於逃離現場的地點。 

 鄧小倫繼續推測兇手在接近北銀大學小粉橋一帶時,可能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如察覺到了警察的巡邏、軍犬的存在,甚至可能是看到了設置的警戒線,這使兇手意識到自身行為可能已暴露風險。 

 在高度緊張和急於脫身的情況下,兇手做出了應急處理——他迅速地將手中的某個包裹,可能是裝有非關鍵證據的垃圾袋,丟棄在校醫院門口,試圖轉移偵查視線並減輕自身攜帶的嫌疑物品。 

 之後,為了進一步混淆視聽並擺脫追查,兇手從容地從漢口路校門進入了大學校園,在校園內部繞行一圈,似乎有意製造錯綜複雜的行蹤。 

 在校園內的體育場區域,兇手又趁機拋棄了另一個包裹,也許是分拆後的屍塊或者其他重要物證的一部分。 

 最後,兇手選擇了較為偏遠的出口,即北山門離開校園,企圖最大程度地遠離案發核心區域。 

 他沿著預設的路線到達天津路公交站,在那裡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安全,於是果斷地卸下了揹負的雙肩包,將其隱匿或丟棄。 

 鄧小倫繼續他的推理,認為兇手在意識到警方可能進行大規模排查後,對於家中留存的關鍵證據如頭顱和衣物感到極度不安,因此決定立即處理這些極其危險的物證。 

 由於之前的拋屍地點已被警方發現,他不得不尋找新的拋屍場所。 

 在19日深夜這個相對隱蔽的時間段,兇手採取了更為冒險但又別無選擇的行動方案。 

 他將原本包裹屍塊的床單撕裂成兩半,分別用來包裹剩餘的屍塊。儘管家中可能已無合適的包裹工具,只能退而求其次選用床單,這也側面反映出兇手急於擺脫罪證的心理狀態。 

 最終,他選擇將這兩份包裹遺棄在水佐崗附近的垃圾堆裡,這裡雖然是個公眾頻繁活動的區域,但由於是垃圾堆積處,理論上存在一定的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