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19章 華夏起源之說

 北斗指向西的時候是秋天,不熱不冷自然是一個太陽,兩個月亮,一陰爻一陽爻。 

 北斗指向北的時候是冬天,太冷了,就放兩個月亮,兩陰爻。 

 最簡單的太極四卦出現了。 

 再次演化。 

 就有了北極生北斗,北斗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六十四卦。 

 沒有文字註解,只有太極圖像,和64陰陽爻畫像。 

 古人把這些刻在石頭上。 

 分三塊石頭。 

 第一塊太極圖。 

 第二塊,太極八卦。 

 第三塊,64卦爻。 

 這就是最初版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就是最早的易經。 

 這就是困擾太多人的,無字天書。 

 直到周文王給易經64卦做了註解,寫上每一卦的文字。 

 又後來孔子用半輩子給易經做了批註。 

 也就有了後來的後天八卦,周易。 

 我們可愛的老祖宗啊,你這想象和發明能力,讓現代人都麻爪。 

 甲骨文中的日,是一個圈裡有一點,“⊙”,這對嗎? 

 文字,要遵循一個觀點,讓人看到就明白是什麼意思,而不是搞的花裡胡哨的。 

 只有這樣才能最簡單的傳遞和承載信息。 

 古人觀天象,抬頭天是圓的,那麼中間不動的點就是北極星,這個⊙就是北極星的意思,古人稱之為北極星。 

 那麼相對應的甲骨文“月”字,就是圍繞北極星運轉的群星。 

 北極星和群星運轉的規律就叫易。 

 易是在太極八卦之後,太極八卦在天象之後,天象追尋北極星。 

 因此,古人稱北極星為天。 

 那甲骨文的日月是那個呢? 

 八卦中的陰陽爻。 

 不管是甲骨文,還是規矩,曆法,還是太極八卦易經,都來自於古人的那次抬頭望天。 

 北極星看北斗,北斗生四象,北斗七顆,生二十八星宿。 

 把北極星畫在地上,變太極,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易經。 

 因此有了文字,有了創造,有了文明。 

 這就是華夏文化的起源。